■ 冷晓明回答记者提问 东莞日报记者 曹雪琴 摄
■ 东莞市汽车尾气排放将有专人进行管理 资料图片
运河的治理情况如何?东莞何时告别水浸街?机动车尾气污染谁来管?昨日,东莞市学习实践活动 “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了第三场发布会,发布会围绕“环境保护”主题进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冷晓明以及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就有关热点话题一一回答记者提问。
年底建成21座污水处理厂
在通报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时,冷晓明介绍了全市37座污水处理厂目前的建设情况。由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涉及国土、交通、公路、规划、城建、市政等10多个部门,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通力配合,全面设立“绿色通道”,全面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实行特事特办、随报随批。
目前,37座污水处理厂中,已建成8座,年底前可建成21座,其余项目可在明年上半年前建成。首批16项配套截污主干管网工程中,基本建成的有塘厦石桥头、塘厦林村等5项,东城牛山、大岭山、谢岗、桥头、石碣等5项进度均超过80%。第二批19项工程也正紧锣密鼓推进。
上半年关闭37家重污染企业
目前,全市有电镀、漂染、造纸、制革、洗水、印花等六大行业1252家企业。上半年,市环保局完成对37家企业的强制关闭,并对95家已发出限期治理决定书的企业,由市政府通过后予以关闭。
冷晓明说,我市造纸行业环境污染问题被列为省十大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工作之一。为此,我们在规划建设造纸行业环保专业基地的基础上,要求造纸企业做到“五个必须”:废水回用率必须达到80%以上;废水处理必须采用化学+生物处理工艺;配套锅炉必须建设脱硫设施;必须配套建设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必须实行清洁生产。
■民生观察
关键词1 运河整治
支次管网建设规划已上报
问:运河整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此前市政府也进行了大力整治。整治有明显效果吗?接下来还将如何加大整治力度?
回应:市环保局局长袁绍东说,运河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市政府已经下发“1加5整治方案”。环保局的主要工作是改善水质,最基本工作是建设好污水处理厂和管网,把污水引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这也是整治运河最基础的工作,我们正全力推进这项工作。目前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8家,今年底可建成21家。
现在污水处理厂的总进度比原计划慢一些,但到明年6月份,污水处理厂可以全面建成。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推进污水处理工程的支次管网建设,提高截污率。目前我们只是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的主干管网,截污率还达不到要求。支次管网的建设规划已经上报市政府,正等待审批。
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国军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河现在的污染状况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整治好运河需要确立长期整治的理念,不能认为运河整治可以一蹴而就。运河整治需要从源头抓起,不要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在整治中要做一件事成功一件事,这样运河才会慢慢变清。
市水利局副局长陶谨说,运河整治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目前水利局基本完成了运河流域的防洪排涝规划,配合环保局完成了运河环境保护的初步规划。
关键词2 饮用水质量
改造管网 检测二次供水
问:饮用水质量问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民生问题,东莞长期以来有关饮用水质量的投诉持续不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水质安全?
回应:市城管局局长钟耀祥说,国家新的饮用水检测标准已经颁布,新的水质检测标准共有106项,传统的饮用水检测标准只有35项。我们正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快水厂和管网改造,淘汰超龄“服役”和已经到期的管网。
东江水偏酸性,对供水管网有较大的腐蚀性。改造管网后,水质可以明显提升。我们还会检测二次供水,如住宅小区楼宇的水池等,并为二次供水建立整套规范管理制度,派专人去检查、化验、评估,确保二次供水也是安全的。我们正在筹备组建水质检测中心,确保供水从源头到用户水龙头整个过程都有实效检测。
关键词3 内涝
提前介入内涝整治
问:有专家认为,东莞内涝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划与水利规划严重脱节。下一步是否能实现排水排涝的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规划联动?比如提前介入防治内涝等。
回应:市城管局局长钟耀祥说,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市政府在6月份专门召开了整治内涝各部门协调会,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规划、建设、城管、水利等部门都参加了这次协调会。
在一些建设中,我们已经提前介入内涝整治。如广深石鼓高速公路施工造成该路段每逢大雨就水浸街,我们和参与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单位沟通,多次开会,提出我们的要求:无论如何也不能造成该路段内涝。
在整治城市内涝问题上,我们管理者有责任,但事情要做好也确实不容易。中国城市内涝有通病,按照专家说的就是“地上面建的是城市,地下面建的是农村”,也就是说,地下排水系统不行。地面只有具备了渗水、蓄水、排水三大功能,才能解决内涝问题。而东莞的地面大都硬底化,削弱了这三大功能。我们已经整治好一些内涝黑点,可旧的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建设开发片区正在扩大,硬底化的片区也越来越多。
城市内涝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要充分协调。我们正在努力协调,希望逐步减少城市内涝。
关键词4 阶梯水价
10月1日前全市实行
问:东莞市节水实施细则出台已有一段时间了,实施效果如何?
回应:市水利局副局长陶谨说,节水细则的方方面面都在落实中。我们在2006年成立了节水办,2007年在几个镇开展阶梯水价试点,效果不错,试点工作很成功。实行阶梯水价的目的就是为了节水。10月1日前,全市将实行阶梯水价。同时,我市还申报了全国第三批节水试点城市。
陶谨说,节水是整个生产方式的转变,关系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节水的核心在于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即在全社会形成取水、用水、供水、排水全方面公平公正、高效利用、文明利用的体系。
关键词5 审批权
多项审批权限下放镇街分局
问:部分企业和群众反映环保部门存在审批难、验收难、监测时间长等问题,如何解决?
回应:冷晓明表示,市环保局已经制订了《东莞市环保系统深化环保办事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工作方案》,从职能分工、下放权限、简化职能、规范管理、规范程序、加强监督、提高服务、加强纪检监察和责任追究等八个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彻底解决办证办事难问题。
从7月底开始,敏感区的批发、零售市场和餐饮业,20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纺织,服装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仓储等的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环保分局。在医疗卫生方面,床位500张及以下的医院、床位700张及以下的疗养院、床位200张及以下的专科防治所(站)、卫生站(所)、血站等项目的审批,也直接在镇街环保分局“搞掂”。
冷晓明说,环保部门除了精减备审材料和填报资料之外,还实行限时办结。环境监测方面,不论委托监测、验收监测还是监督性监测,常规化验项目10日内完成,特殊项目最长不得超过12日。项目审批方面,环保分局审批登记表项目5日内办结,报告表项目10日内办结;市局审批报告表项目15日内办结,报告书项目30日内办结。项目验收方面,环保分局验收项目10日内办结;市局组织验收的报告表项目15日内办结,报告书项目20日内办结。这在珠三角乃至全省都是时间较短、时效较快的。
问:审批权限下放后,有什么机制监督基层权利的行使?
回应: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国军说,审批权限下放后,环保分局每个月审批多少项目、审批何种项目等基本情况,市环保局都将进行备案登记。根据备案的情况,市环保局还将进行抽查监督,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如果镇街环保分局不按照规定审批,市环保局就收回审批权限。
关键词6 机动车尾气
设立专门机构治“黑尾巴”
问:一些公交车在行驶时,拖着长长的“黑尾巴”。环保部门将对这些机动车尾气污染采取何种整治措施呢?
回应:冷晓明说,上半年,市环保局成立了东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所,安排了专门编制,目前正充实人员,落实办公场地和办公设施,抓紧开展相关工作。此外,市环保局还制订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待报市政府审定后即全面实行。
市环保局局长袁绍东说,市委市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汽车尾气排放的管理。前一段时间,政府下发公文让公交车自行整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公交车违反规定,排放黑烟,对城市的环保造成危害。东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所成立后,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专人管理。对于抽检不合格的机动车,将根据《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对其所有人或使用人处以一百元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整改,直到复检合格为止。
问:7月1日起,国III标准正式推行。对于非国III汽车(含国I、国II车辆),会否在特定区域内限行?
回应:刘国军说,市环保局与经贸、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国III标准的实施。经过与中石化、中石油的协调,目前,所有加油站国III油都已经到位。
针对是否实施环保分类标志的问题,省环保局正在着手研究“广东省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办法”,东莞将根据该办法,结合东莞实际,把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和区域限行等措施结合起来,对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