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环保治理当有超越“风暴”的综合考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数495 更新时间:2008/9/18 11:06: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东莞市2008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 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于近日通过,据《东莞日报》报道,一场声势浩大的环保风暴即将在东莞掀起。这场为期5个月的环保风暴内容包括:从912,在32个街镇关闭一批长期超标排污的违法企业,每个街镇将挂牌督办23家重污染企业、并重点整治化工、电力等八大行业的污染,等等。

长期以来,受制于粗放式产业增长模式的桎梏,东莞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有目共睹。远的不说,仅从日前媒体所报道的最酸城市称号仅仅过了一年又重新回东莞头上来看,不难想见东莞在抗击环境污染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可以说,就当前珠三角和东莞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及总体污染格局来看,这种如逆水行舟般的环保困局,还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困扰这一区域。

正是在这个沉重的背景下,当前为期5个月的环保风暴的掀起,其正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大张旗鼓的运动化声势、暴风骤雨的整治策略,对于身处艰难处境中的环保事业无疑是一个莫大的声援和激励,其强硬的行政化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将成为触动既有环保格局的强大力量,甚至成为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正面影响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现实治理模式下,环保风暴的掀起,自有其合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逻辑理由所在。

然而,必须看到,任何制度的设置,既关乎现实的认知,更关乎长远的价值塑造和利益关系的梳理。从以往现实来看,运动式执法从来就是一个简单划一、效果难以持续的行政过程。运动式行政基于其特点和性质,不可能满足现代市场体系中诉求各异、利益分殊的复杂现实。正如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所言,每一次看似浪漫的环保风暴都跟在突发事件和被动形势后面亡羊补牢;每一次风暴都未能如愿变成常规性制度固定下来;每一次风暴能改变的都远远不如人们期待的多。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环保治污的经验表明,遏制污染、破解环境困局,绝不能一味仰仗行政权力和风暴式执法,必须多管齐下,要有综合考量,采取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公众参与等在内的多种形式和策略。

因此,环保风暴的掀起,更在另一个角度提醒东莞:当以更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当前严峻的污染格局,以更开放的制度安排推进社会的全面发育和法治进程,从而形成全民治污的法治化格局,彻底扭转当前不乏被动的环境治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