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治污风暴在广东练江刮起 60印染企业被责令停产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9/8/24 17:03:0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723日本报刊登《练江:罹患癌症的粤东母亲河》一文后,练江污染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场治污风暴在练江刮起。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对本报的报道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要为南方日报请功。

  本月中上旬,省环保局组织汕头、揭阳两市环保部门共100多人,10组对练江流域内的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进行地毯式督查,60多家印染企业被责令停产。还在一些保留的企业安装了线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偷排偷放行为。

  19日至20,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亲自带队,与省环保局局长李清一起赴练江督促治理工作。调研组一行从练江源头到入海口,对练江进行全面的考察,并在汕头召开了练江流域综合整治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汇报会。

练江现实:“触目惊心,触鼻恶心

  练江源头,白坑湖畔。芳草萋萋,水牛悠悠……这个曾经面积广达四五千亩的大湖,在经历了历次填湖造田之后,只剩下承环湖面积的排水道。母亲河也因此而中断了源头活水

  青洋山桥断面,车未至而臭气先来。斜阳下,一弯江水恰似一江墨汁。时不时地抒写着当地人捂鼻而过的倒影。

  这次感受我想用八个字来形容:触目惊心,触鼻恶心!”蔡东士的这番总结发人深省。

  从小在练江边长大的蔡东士回忆,小时候我一直在练江里游泳,那时候水真是很清!“现在不要说游泳了,洗脚都不敢。游泳不敢洗脚”,前后只有十几年。

8月初刮起的环保风暴

  从8月初开始,一场环保风暴在汕头和揭阳两市刮起。

  省环保局组织汕头、揭阳两市环保部门共100多人,10组对练江流域内的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进行地毯式督查。

  督查为整治措施摸清了底细。省环保局总工程师陈铣成透露,本次环保风暴共检查企业583,范围涉及纺织、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等重污染行业。

  目前,省环保局和监察厅已对两英镇和谷饶镇的60多家印染企业责令停产,拟保留的36家印染企业中已经有33家已有配套污染治理设施。

  我们已对这些印染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长期监控企业偷排偷放行为。陈铣成还透露。

填湖造田挖田造湖

  由于源头白坑湖已基本失去蓄水的功能,没有源头的练江已经失去了活水的注入。

  白坑湖现在是练江上游的一片湿地,在过去,湖面积曾一度阔达4000—5000亩。然而,这个湖却在填湖造田的历史中逐渐消失,1972,湖面基本消失。

  有数据显示,失去源头的练江枯水期流量只有0.68立方米/秒。这意味着整条河流流速几乎为零,自净能力极差。

  拯救练江源头,让练江重新动起来”,这是治理练江的开始。

  汕头市政府承诺,政府已经做好了恢复白坑湖的决心。目前,征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挖田造湖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动工。

  据陈铣成介绍,“挖田造湖后的白坑湖面积将达到1000,库容600万立方米。

承载治污重任的污水处理厂

  夕阳已下,几位工人正在紧张地给污水处理池的外表装修。即使是调研人员前来视察,他们也没有回头张望。这是记者在峡山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场调研时看到的一幕。

  峡山污水处理厂位于潮南区水利所附近,占地面积70亩。建成后,服务面积将达到4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1万人。一期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吨。

  早在2001,省政府就批准实施《练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规划按照练江整治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制定了解决流域水污染控制的工程管理措施。但这些措施却迟迟未能实现,在当地政府缺乏资金的推脱下,污水处理设施至今无一建成。

  “2008年至2010,省财政统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和专项新增资金共25亿元,支持东西北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陈铣成透露,练江流域已获得1.176亿元专项资金补助。

  目前,正在进行的5项污水处理项目中,4项已经动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18.5万吨/日。

  陈铣成介绍,污水处理厂相关的管网配套设施也正按计划建设。不过,即便是所有污水处理厂都建成投产了,“估计也只能处理当地40%左右的污水

治污之辩要不要设练江流域管委会”?

  源于普宁市的练江流域涉及两市两区,在整治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尤为重要。对此,当地政府一直希望由省里出面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练江流域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管理有关水利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工作。

  不过,这个想法却存在较大争议。

  省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还涉及人员编制等问题,建议成立联席会议机制来解决协调问题。

  而汕头市政协主席于云臣则认为,“只建立联席会议机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我看来,成立一个流域管理委员会是有必要的,如果省里考虑编制的问题,完全可以由两市的编制来协调。

  蔡东士在总结与会者的意见后指出,练江的整治涉及两个市,且省里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因此,有必要有一个部门或者说工作小组来协调。但把练江直接收归到省里来直管,我想这是不可能。他建议由省里来组织成立一个小组或者机构,并由一个省领导来牵头,有关部门参与进来的方式进行运作。

  对于专门管理机构成员的编制问题,蔡东士认为,不一定要占用编制,因为这些人原来在各个部门都是有编制的。

要不要干脆把练江给填了”?

  此前,不少专家表示,“治理练江的费用甚至比重新挖一条河流还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观点在当地官员中很有市场。由于练江治理的困难巨大,当地不少官员出现畏难情绪。

  我就想提出一个问题,整治练江投入如此巨大,但如果十几年后练江没有任何变化,那时我们该怎么面对?”一名官员的发言让调研组陷入了沉思。

  治理才刚刚开始,已经有不少人坦言练江治理的隐忧:钱花出去了,江却没有改变!

  干脆把练江给填了!”一位当地政府官员私下交流说。

  从事了几十年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陈铣成告诉记者,“把练江给填了的想法非常不理性。在他看来,把练江填埋后,企业的污水还是要排出来,同样会造成污染。因此,填埋练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污染的问题

治污光靠钱不行,还需要人心

  在练江流域采访,给记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到处都是乱丢的垃圾。专家学者透露,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已成祸首。

  如何让百姓讲起卫生,不乱丢垃圾,乱排污水已成为练江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个问题并不是仅仅靠建几个污水处理厂就能搞定的,人心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潮汕地区来讲,推动这个转变更应该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陈俊年认为:“我赞成崇尚科学,我们还要敬畏自然。

  在陈俊年看来,练江之所以污染如此严重,与公众敬畏自然的传统文化的丢失有很大关系。

  其实,“敬畏自然并非迷信,尊重科学与敬畏自然也并不冲突。在公众环保意识的构建上,把崇尚科学和敬畏自然结合起来,把建设家园与呵护家园结合起来,把科学与传统文化理念结合起来,或许是一条合理的治污之路。

  治理练江需要钱,但光靠钱是不行的,还需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