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工业茂名滨海茂名绿色茂名和谐茂名
作者:李文才 杨…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426 更新时间:2009/9/25 16:42:1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碧波万顷的南海之滨有一座美丽城市———茂名。经过建市50年的发展,茂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生产基地、重要的能源基地。2005,茂名市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行列;2007,GDP总量在广东东西北地级市中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2008,GDP总量达到1217.84亿元,居广东东西北地级市之首。

  凭借深入实施《纲要》和双转移的新动力,紧紧抓住广东省加快粤西地区发展的机遇,茂名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茂名市将按照三年再造一个茂名石化、五年再造一个工业茂名、十年再建一个新城区的既定目标,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把茂名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重化工业强市,美丽的现代化的宜居海滨城市,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科学发展的春天。

工业

茂名

  打造具世界级竞争力的石油化工基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一群头戴钢盔走天下的石油工人,从五湖四海汇集到茂名,用一种很原始的方式建造了油页岩干馏试验厂。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这个试验厂已发展成为塔罐林立、灯炬连天,拥有135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的全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茂名石化公司。无论产能规模或者科技研发水平,该公司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跻身世界先进前列,茂名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石化基地。

  去年8,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亲临茂名视察工作,对茂名寄予殷切期望:“合作开发石化下游产品,是茂名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石化工业优势,加强产业规划,注重内引外联,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方式,主动走出去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做法,做长石化产业链,形成配套产业,实现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的双赢。去年,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考察茂名时,对茂名科学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茂名市委、市政府以学习贯彻汪洋书记、华华省长视察茂名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坚持工业立市战略,突出做大做强石化产业:依托茂名大炼油、大乙烯”,把发展重点放在扩展和延伸石化产业链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产业集群。明确提出了再造一个茂名石化和一个工业茂名”: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茂名石化达到亚洲一流水平,销售额超过1500亿元,利税超过300亿元;力争用五年时间建成10个以上产值超10亿元的石油及乙烯后加工企业和配套企业,把茂名石化上游与中下游产品的比例由眼前的1:0.5提升到1:2以上,全力打造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石油化工基地。

  茂名石化大规模扩改行动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2000万吨/年炼油扩建项目今年底即可全面启动。在建以及近期即将开工的石化大中型项目有煤制氢、碳四综合利用、国家原油商业储备库、180万吨/年蜡油加氢、硫磺回收、22万吨/年苯抽提、20万吨/年丁苯胶乳、8万吨/SBS橡胶等13个。这部分项目的启动,将更加有力地带动石化中下游产品的开发,带来数以百亿计的石化下游产值。

  近年来,随着石化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60万吨/年对二甲苯、200万吨/年乙烯扩改加快推进,企业内生性扩张加速,有力地催生石化产业后市的蓬勃发展。以茂名石化产业为核心的链条不断延伸,初步形成鲁华、新华粤公司为龙头的碳五、碳九资源综合利用生产基地,以奥克、实华公司为龙头的碳四、芳烃、环氧乙烷精深加工基地,以众和公司为龙头的精细化工和塑料加工产业基地等一批石化中下游产业链。

  目前,茂名各类石化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00多家,年销售收入100多亿元;规模以上的石化后加工企业18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此外,石化产业的产学研同步快速发展,去年6,茂名市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茂名石化产业基地;今年6,茂名学院与茂名石化公司联手共建了产学研基地。

  

  突破单一产业开辟多元化发展新局面

  

  依托茂名石化这个龙头,突破产业结构单一局面,开辟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是茂名市一以贯之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来,茂名市倾力打造电力产业,大力推进茂名热电厂扩建(新增发电能力60万千瓦)、粤电集团8×100万千瓦(首期2×100万千瓦)博贺电厂项目、2×21万千瓦油页岩矿电联营以及信宜中坳风力发电等项目,把电力工业推上了快速发展轨道。同时,以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出台《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契机,大力扶持地方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造船修船设施、风力发电机等项目的规划,充分发挥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茂港电力设备厂等优秀企业的骨干领头作用,努力谋求在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突破,使这一产业逐步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加快建材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建材产业。

  随着电力等支柱产业项目的上马,一大批重大、重点临港重化工业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以及港口码头、道路交通设施项目的相继上马,茂名市地方工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目前,茂名规模以上的地方石化工业已有1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有30多家,10亿元的企业有6家。今年17,全市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增速比全省高出4.2个百分点,成为推动茂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建设华南深水良港茂名港博贺新港区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位于茂名市东南部博贺港湾,面临浩瀚的南海。百年前,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用容巨船来描述博贺港的优越性。经交通部第四航务勘察设计院对建港条件及开发方案研究表明,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具备建设华南深水大港的优越条件,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未经开发的大型深水良港,具有水深条件好、泥沙回淤小、内港天然掩护条件佳等优越条件,可以用十分低廉的成本建成大吨级码头泊位。

  沿着依托大型深水良港,打造重化工业平台的发展思路,茂名市启动了30万吨级华南深水大港———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建设。按照设计,新港规划年吞吐能力3.5亿吨、76个万吨以上的码头泊位。其中,30万吨级码头泊位1个、20万吨级码头泊位2个。去年10,博贺新港已经投入7.365亿元,动工建设道路、供水、供电、物流等五大基础设施项目,吹响了打造沿海石化产业带龙头基地的号角。

  随着华南深水大港建设序幕的拉开,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成为了大型重化工业项目的投资宝地”:近期规划布点在博贺新港的有炼油、乙烯、物流等项目,在茂名石化公司现有的30万吨单点系泊东边再建一套独立的30万吨单点系泊系统;博贺新港区800万千瓦热电联产大型燃煤电厂正在筹建中,近期计划建设2×100万千瓦热电项目;建设10万吨级煤码头1个和3000吨级重件码头1个。

滨海

茂名

  打造环水东湾园林生态滨海新城

  按照向东向南靠海发展的总规思路,茂名以崭新的理念规划十年再建一个新城区。继续绿化、美化、优化现有城区版块的基础上,茂名抓紧修编《环水东湾新城规划》,有效盘活沿海区域3万多亩市级土地储备,着力打造滨海新城区,早日建成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美丽海滨城市。

  去年8,茂名市委托国际知名顾问公司新加坡裕廊国际集团,专门就700平方公里的沿海区域编制了《茂名市沿海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根据《规划》,茂名沿海区域将科学整合现有岸线和港口的资源优势,坚持以为主导,实现产业集群化、环境友好化、服务优质化,将环水东湾沿海区域建设成为中国西南沿海区域的重要节点、国际重化工业和能源物流中转储运基地、中国南部沿海区域主要综合性港口、生态休闲宜居的海港城市。

  此外,茂名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务旅游和服务业的投入,完善城市功能,谋划经营城市,增强城市魅力和吸纳生产要素的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去年以来,茂名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采用BT模式投资25亿元建设茂名大道、博贺新港区进港大道等6大项目。

  目前,油城路改造工程已竣工通车,环市北路、龙岭小区市政工程等进展顺利,光华北路灯光夜市顺利搬迁,天然气利用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营,新湖公园污水治理工程即将完成,新建、改建了一批绿化亮点工程和精品工程,高标准建成绿化样板路茂南大道,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提升了城市品位。

绿色

茂名

  南方油城天蓝水碧白鹭飞

  今日的南方油城”,既是工业茂名”,又是绿色茂名。作为全国最大的炼油化工生产一体化基地,茂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保护环境放在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逐年增加环保经费的投入,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有效地遏制住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构建了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建设项目环评率三同时执行率达100%的基础上,茂名坚决否决不符合环保规定项目,依法取缔环保违法企业;制定了环境整治计划和环境保护措施,引导企业走低能耗运行、低污染生产路子,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成立了节能监察中心,推进企业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05%20.48%。当前,茂名的环境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和空气质量良好,放眼南方油城”,天蓝、水碧、滩白、地绿、气清,流经城区的小东江出现了生态鸟白鹭的踪影。信宜、高州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化州等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跨越。

  

  蔬果大市向农业产业化迈进

  

  茂名素有蔬菜天然大棚称号,享有全国水果第一市的美誉,粮食、蔬菜、肉类、水果等农副产品总产量多年来居广东第一。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茂名市着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业,培育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以农业龙头为基础,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体制创新,增强科技改进,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名牌产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培植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与此同时,茂名市通过优化种植业区域布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大宗优良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产业集中度和集聚度,规划建设了一批生产规模大、特色鲜明、带动效应好、竞争力强的农业产区和产业带,进入了从农业大市转入农业强市的良性发展轨道。

  目前,茂名已形成粮、果、菜、药、林、养殖等10多类商品生产基地,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罗非鱼产量全球首屈一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成熟,形成较完整的罗非鱼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一批上档次、高附加值的农业龙头加工企业正在形成品牌效应,有力促进农业不断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迈进。

和谐

茂名

  关注民生惠民措施亮点纷呈

  足寒伤身,民寒伤国。让效率更加兼顾公平,让经济成果更多人共有分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和归宿点。茂名市委、市政府一贯注重改善民生,从农村医疗到群众安居工程,从关注群众饮水难到解决饮水安全,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惠民措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亮点一:改造镇级薄弱卫生院。茂名市进一步完善了合作医疗救助制度,参合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到5000元。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参合率的基础上,规划用3年时间,100万元/个的标准对全市镇级80多所薄弱卫生院进行改造,实现薄弱卫生院房屋、设备、人才三配套。并且,力争70%街道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居委设立卫生服务站,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亮点二: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茂名市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全面启动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工程。一是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从市到县镇逐级签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书,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各级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二是水务部门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来抓,认真组织施工,切实抓好工程质量,确保建设一宗,发挥效益一宗,让群众得到实惠一宗。三是充分利用自来水厂扩建扩网供水,优先解决农村群众饮用水氟超标、砷超标及苦咸水等问题。四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工程建设资金,如茂港区争取到中央扩大内需新增饮水安全项目的投资。五是部门协同齐抓共管,出台优惠措施,减免用水收费,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开绿灯。

  一年多来,茂名全市已批复立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9,总投资4.1亿元,49宗工程建成通水,84.7万农村群众饮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洁水。其中,茂港区被列入全国100个、全省3个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今年底可全面解决18.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预计至2011,全市投入资金达11亿元,可全部解决茂名224.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亮点三:33万农户告别泥砖房。茂名市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作为民心工程切实抓好,投入资金逾百亿元,帮助33万户困难农户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砖房。一幢幢崭新楼房拔地而起,成为茂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实施告别泥砖房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各地广泛发动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能力强的干部、企业家结对帮扶,机关单位和机关党支部进行了一对一一对多的挂钩结对帮扶;开展党心暖民心———千支部帮扶千农户千干部帮扶千农户万干部帮扶万泥砖房户农村新型党小组挂钩帮扶泥砖房户等一系列的帮扶活动;成立了特困帮扶中心等机构,对特困户给予了专门扶持;基层组织积极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开展互助共建,组织帮工队,为泥砖房住户无偿出工出勤;全市机关干部职工和教师每月捐款,一捐多年,帮助农村群众告别泥砖房。

  茂名名片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减灾安居工程模范市

  广东省文明城市

  广东省卫生城市

新动作新发展

100个重点项目投资四百亿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茂名市积极加大投入,在实施三促进一保持双转移战略中迈出新步伐,以新一轮的大规划、大投入、大建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今年,茂名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0,总投资额448亿元(其中2009年度投资104亿元)

  交通项目11,投资90.4亿元,年度投资19.5亿元。包括洛湛铁路茂名段、茂湛铁路茂名段、粤电集团海外煤炭中转基地、茂名港博贺新港区进港公路、茂名港博贺新港区西区5000吨通用码头工程、茂名港博贺新港区西区渔港航道工程、全市省道改建工程、全市农村公路项目等。

  农林水利项目17,投资61.3亿元,年度投资10.4亿元。包括茂名市小东江综合整治工程、全市农村饮水工程、各县(市、区)城区防洪工程、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高州水库灌区改造工程、罗非鱼综合利用加工项目等。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8,投资22.7亿元,年度投资10.9亿元。包括茂名市区北组团主干路网建设工程、茂名市锡塘垃圾处理场(一期)、茂名市区天然气管网工程和各县(市、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等。

  工业项目15,投资105.7亿元,年度投资17亿元。包括2000万吨/年炼油扩建项目、13万立方米/小时煤制氢装置、高硫焦代油锅炉、180万吨/年蜡油加氢精制装置、10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炼厂干气提浓乙烯装置、22万吨/年苯抽提装置、加工含酸原油适应性改造、10万吨/年乙烯焦油综合利用、1.5万吨/年异戊橡胶装置、茂名重力石化装备制造基地扩建项目、12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项目等。

  基础产业项目9,投资104亿元,年度投资30.2亿元。包括广东粤电油页岩发电工程(首期)、茂名热电厂7号机组、茂名市中坳风电场、茂名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首期)、茂名电网建设工程、茂名港博贺新港区西区物流园、祥丰仓储基地工程(首期)、茂名石化工业区乙烯区一区北片基础工程等。茂名市统一信息资源管理平台1,投资1.3亿元,年度投资0.3亿元。

  文教体卫项目24,投资31.6亿元,年度投资8.8亿元。包括茂名学院扩建工程、市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程、市一中新校区、市愉园小学、市愉园中学、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茂名市档案馆项目、茂名市80间镇级卫生院改造项目、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项目等。

  服务业项目16,投资31.2亿元,年度投资6.9亿元。包括广东富盈集团茂名五星级酒店、茂名碧桂园商品房项目(一期)、茂名市计星物流装饰材料广场、茂名市农产品产业化服务中心项目、茂名市各地旅游渡假区建设等。

  双转移成绩单

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凭借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东风,茂名将进一步加强管理,管好用好财政扶持资金,发挥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把工业园做大做强,增强工业园对地方经济的推动力,使茂名在产业升级梯度转移的大潮中实现产业错位互补,更加突出产业优势,更加有效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更加有力地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作为广东最早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级市之一,茂名突出石化工业的比较优势,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产业转移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依托雄厚的石化产业基础,发挥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凭借强大的人力资源劳动力队伍,高起点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必将为地方经济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潮。茂名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好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作为推动发展的重大举措,花大力气打造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塑料制成品、橡胶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栽好梧桐树,招引凤凰来。茂名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区,完善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水、电、气、道路、通讯、环保和原料输送管廊等基础设施,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营造产业转移的洼地效应,吸引了一大批珠三角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园投资。目前,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区入园项目23,总投资252.8亿元;在建及近期开工项目12,总投资38.68亿元;正在与珠三角及国内外知名的石化中下游企业商谈的投资项目19,总投资115.18亿元。园区内初步形成了碳四、碳五、碳九、芳烃、环氧乙烷、橡塑加工、精细化工7个产业链,产业规模、技术档次、上下游产业配套和集群效应以及发展速度和效益走在产业转移的前列。

  茂名充分发挥交通、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及建造成本低等有利优势,建立起经省认定的县级产业转移园区2个。其中,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形成了香精香料、纺织制衣、水海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名列全省双转移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承接毛纺织、电子电器、皮具、服装、纸制品等产业为主,后续发展势头强劲。

三年新转移50万农村劳动力

  茂名是广东省的人口大市,户籍人口725.67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270多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大转移,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破解茂名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重中之重。

  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实践探索中,茂名构建起以技校、职校为主,就业训练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为辅的大培训大转移格局:一是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培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扫除劳动力转移的素质障碍。目前,茂名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综合实力已经跃升到全省前列,招生人数连续四年名列全省前三名。二是创新转移就业机制,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服务水平,与中山市合作建立了广东省首家省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基地,建立了广州、深圳、中山和珠海4个劳务工作站,实现了劳动力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大规模转移。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管好用好省财政专项资金,茂名市级财政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劳动转移培训。

  近年来,茂名每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0万多人,累计已有将近百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在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考评中,茂名市双转移配套政策落实、劳动力培训就业及劳动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得到了省的充分肯定。并且,茂名计划加大建设全省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基地的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2012,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以上,实现本地就业20万人,向珠三角地区转移30万人,全社会非农比重达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