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作为地处珠三角东北部、粤港经济走廊腹地的小镇,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从农业主导过渡到工业主导,从农业区发展为小城镇,在摸索中向城市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城镇面貌、群众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本文将对洪梅发展历程和现状作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对推进洪梅城镇城市化提出初步措施。
一、洪梅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一是城乡发展差异较大。过去二十多年,洪梅农村有了很大发展,但始终没有跟上镇级的发展步伐,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洪梅镇级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双位数的高速增长,农村发展却比较缓慢。2008年,洪梅镇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8860万元,比2003年增长了214%;全镇9个村累计经营性总收入仅有4849万元,比2002年仅增长了42.6%。
二是城镇建设水平不高。洪梅经济发展与自己相比有很大进步,但与其他镇街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全市水平。城镇中心区建设水平偏低,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服务水平低,聚集辐射能力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
三是经济结构不够优化。目前洪梅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3:64:33,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方面,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但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规模以上企业52家,2008年实现总产值81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7.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70多家,占全镇工业企业总数约60%,实现工业总产值仅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4%。
四是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过去我市欠发达地区吸纳了大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厂企业,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目前洪梅产业有相当部分是造纸、漂染、化工企业,主要分散在农村,对河涌、大气环境等产生了一定污染,对产业招商带来一定阻力,而且环境治理成本也成为了一个沉重负担。由于过去发展模式粗放,消耗了大量资源,导致资源瓶颈制约日益凸显。
二、推进洪梅镇城市化
洪梅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城市化发展新的阶段,大力推进城镇城市化发展。推进城镇城市化,就是要根据现代城市功能和城市概念来建设城镇,提高规划建设标准,克服发展不足,促进以城带乡,推动农村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一是以规划为龙头推进城镇城市化。穗莞深城轨交通、沿江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大大提升洪梅交通枢纽地位和区位优势,为洪梅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洪梅要积极抓住这一机遇,认真开展对洪梅未来发展的战略性研究,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定位及城市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挥好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重点抓好中心区城市设计和控规修编,高标准、高起点加快完善中心行政商贸区规划建设,逐步增强中心区集聚辐射力。
二是以产业为依托推进城镇城市化。根据洪梅的产业基础和地理条件,科学确定洪梅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走特色经济的发展道路。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以现有理文、台玻、亚洲制药等一批重点企业为主,帮助优势企业做精做强,强化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结构调整。以虎门港产业配套为重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仓储物流业和商贸业,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打造虎门港员工生活居住区和产业服务配套区。
三是以土地为核心推进城镇城市化。过去土地分散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做好土地文章,推动土地集约节约使用,带动农村实现新一轮的发展。建立“镇主导开发,镇、村互利共享”的发展模式,抓好全镇可利用土地的统筹,由镇对全镇土地进行统筹、规划和整合,推进土地连片开发、集中利用,加快推进镇村合作开发项目,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
四是以环境为载体推进城镇城市化。围绕建设“岭南水乡生态特色镇”的目标,结合洪梅水网纵横的水乡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体系构建。按照商品农业、景观农业的思路,精细发展农业,打造富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农业基地。按照“一心二轴三河四岸”的规划结构,以“水”为核心,打造镇域中心休闲文化景观带,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洪梅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五是以群众为根本推进城镇城市化。提高全镇居民的素质以及城市意识是城市化建设的基础。洪梅在推进城镇城市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村庄绿化、街道硬化、能源清洁化和垃圾处理无害化,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农村群众从旧有的生活方式摆脱出来,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让群众享受到城市文明。同时要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的供给,促进农民市民化,通过农民市民化推动城镇城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