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新与旧的对决,更是一次破与立的变革。
三年前,这里是臭名昭着的"垃圾村",废旧塑料堆满全村各个角落;三年后,这里被定位为"广佛国际商贸城",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总部经济商务大厦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即将动工建设。
南海区大沥镇联胺村,自2007年强势取缔废旧塑料行业开始,一场以环境治理为先导、以产业升级为基础、以城市转型为目标的变革就在这里酝酿。9月16日,在以联胺村为中心的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6个期待已久的产业发展项目即将动工建设。历时三年,这片曾经打响南海环境治理第一枪的土地将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而整个大沥,这个因铝型材、内衣等传统制造业而名扬天下的制造业重镇,在历经三年的环境治理风暴阵痛后,如今将何去何从?"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号角已经吹响,这个在制造业时代呼风唤雨的区域,能否再领时代潮流?
一个月以来,笔者深入大沥镇进行实地采访,试图剖开笼罩在这个经济强镇脸上的面纱,并以此为切片,探究"智慧佛山"语境下镇域经济的转型希望。
"我们村不准再搞废旧塑料,我只好在这里打牌!"9月的一个下午,大沥镇联胺村村头的公园里,几名村民正在打牌消遣。对于因为整治废旧塑料回收行业而失去了工作,一名村民仍有些耿耿于怀。但村民们同时承认,村里曾经飘荡的臭味没有了,确实舒服很多。村头的小涌几经整治,虽然还未见清流,但难闻的气味已经没有了。
他们对三年前的那一幕记忆犹新。2007年初,一场轰轰烈烈的废旧塑料整治行动以雷霆之势展开,近2000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在一个月内取缔。在联胺片区及周边经营30多年的废旧塑料回收加工行业成为历史。随后,这一片区沉寂了三年之久,2007年4月开始进入拆迁,一直到2010年,这里的1800多亩黄金宝地安静如斯。
看似平静的地方其实蕴藏着激流。历时三年,在经历与5个村委会和15个村民小组等利益主体单位的拉锯式谈判后,这片土地终于确立了由镇政府组建的项目开发公司为主体、租赁大部分土地和征用小部分土地相结合的土地开发模式。9月16 日,在这片被定位为广佛国际商贸城"的中心区,包括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在内的6个项目将举行动工仪式,更大的变革即将发生。
环境治理
三年" 立体式" 环保战全镇蔓延作为南海经济最为活跃,同时也是南海节能减排治污压力最大、产业转型压力最大、城市改造压力最大的镇,大沥拥有"南海模式"曾经的荣耀,也背负着工业初期积累的创伤。
2007年初,一场轰轰烈烈的废旧塑料回收基地清理整治行动以雷霆之势展开。
近2000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一个月内被取缔,在联胺片区及周边经营了30多年的废旧塑料回收加工行业成为历史。
此次取缔行动仅仅是大沥镇环保之路的新起点。随后,所有产生污染的行业,都被列入整治之列。从关停镇内仅有的3间陶瓷厂,到175家小熔铸企业全面关停、555个干锅炉关闭,一场"立体式"的环保战在大沥整个区域蔓延。
对"中国铝材第一镇"大沥来说,要让镇内180多家铝型材厂及相关行业或关停或整治,这需要很大的魄力。但必须正视的是,经过20年的发展,大沥铝型材的竞争力渐渐下降了:龙头企业不突出;工艺流程、设备水平和技术特征逐渐被竞争区域追赶上来;发展空间制约规模扩大。
目前,铝型材及相关行业整治已基本告捷,需要整治的180多家铝型材企业,绝大部分已按要求完成整治提升。
产业淘汰升级的同时,大沥已经下了"治污"的决心:三年投入约26亿元治理汾江河大沥段及内河涌综合整治;年内完成约87公里的配套管网铺设,确保年底城乡污水实际处理率达77%(日污水处理量约为19万吨),2015年全镇污水处理率达80% 以上。
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从城镇向城市转变,正是从一系列环境治理开始的。如没有持续三年的治理风暴,何来今日再发展的土地和环境空间?如今,取缔废旧塑料业留下的土地,承载着"广佛国际商贸城的中心服务区"、"大沥生产服务中心"和"南海城市中心区北部重要节点"的发展重任,随着包括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在内的6个项目即将破土动工,酒店、高级商务办公楼等将建设成为大沥镇的形象地区和标杆地区,成为展示大沥的"窗口"。
产业升级
建设五大平台配套本地优势产业随着山东及江苏分厂的相继投入使用,广东华昌铝厂位于大沥长虹岭的新厂区建设也已全面开始。然而,在形成年产20万吨高档铝材的规模后,华昌却深感集团化管理的重要及现实的不足。
去年底,华昌拍下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一地块,投资3亿的总部大楼即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与华昌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广东坚美铝业、华鸿铜管、金一百铜业、广东伟业铝厂等大型有色金属企业。9月16日,在这片被定位为"广佛国际商贸城"的中心区,包括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有色金属总部大楼在内的6个项目将举行动工仪式。
摊开地图,广佛国际商贸城雄踞广佛黄金商贸走廊与南海城市中心区中轴线的黄金交汇处。大沥镇委书记陈有相说,建设商务中心区的目标是推动大沥工业制造业由现在的生产向研发和下端销售转移,形成特色总部经济。"既是引导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杆,也是城市转型的标杆。"目前大沥从事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约2000家,其中铝型材加工业居"龙头"地位。尽管近两年铝型材产业调整使得部分铝企外迁,但以伟业、华昌等企业为代表的大型铝型材企业仍"坚守"大沥,引发了对企业外迁热潮的冷思考:这里的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被企业关注。
这种集聚效应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生产环节逐渐迁往西部,研发、销售等环节留在中部形成总部经济聚集;二是建设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为企业商户提供一个产品展示、信息发布、采购交易的平台,沿产业链把有色金属加工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国际采购、金融保险、物流、会计法律、酒店服务等强大的商务配套,比如将于16日同时动工的中盈国贸中心。
广佛商贸城中心区往南,与北延的千灯湖D区连成一线,一条贯通大沥、连接各大生产性单元的南海城市中轴线清晰展现,这正是"一脊"。其中,广东金融高新区北延后不仅将延续高新区金融集约发展的步伐,而且将依托"一河两岸"建成吸引高端人才、具备现代城市生活元素的休闲旅游区域。
大沥完整的思路是"一脊两翼、东改西拓"。在西翼,有色金属产业园首期开发的1800多亩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引入40多家企业;广东电缆厂、伟业铝厂、华昌铝厂、占美金属等本土知名企业,由东部西迁至占地2000多亩的有色金属产业园二期,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西翼同时承担大沥新兴产业的培育。大沥镇镇长吴绍秋表示,大沥经过几年招商、筛选,最终选择和中科院合作设立中医药生物科技园,作为今后大沥产业发展的动力。目前,中医药生物科技园孵化器已启动,39个申请入园的项目经过项目评审会评审,有十多个项目将于近期入驻。
而100多家旅业和50多个专业市场则聚集在东部广佛路和广佛新干线两大东西主干道及周边纵深区域。同时,大沥规划了首期为300多亩的内衣产业园区,促进"盐步内衣"加快走向精深,走向国际。
城市化
打造" 南海外滩"
在今年南海区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指出,南海将继续坚持"东西板块、双轮驱动",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的发展新战略,探索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按照规划,东翼主要包括桂城、大沥、里水。
该片区作为广佛同城前沿阵地,定位为"金融商贸、产业总部、都市生态、人才高地",是邓伟根对大沥今后发展的重要定位,大沥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从城镇向城市转变的双重目标已然清晰可见。
"因为我们的雄心不在于做一个镇,而是要纳入一个城市的园区,寻找我们的地位。"当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有序推进并成效初显,大沥就有了对自己提出更高目标的勇气。在吴绍秋看来,大沥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整合资源,抓住机遇,这个目标并非不能实现。
这也是城市化进程中阶段性的必然要求。从实际情况看,处于广佛都市圈"黄金走廊"的大沥,城市化趋势已愈发明显。按照南海区的发展构想,南海的城市中心区将会向其延伸。万科、碧桂园、合生创展等房地产开发商闻风而动,纷纷抢滩大沥。
今年南海"两会"期间,南海区区长区邦敏透露,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第三期项目将延伸到大沥,南海区正着手准备修建桂澜路北延线,届时桂澜路将跨过佛山水道,延伸至大沥甚至里水,将大沥联胺地区与千灯湖区域连接起来。
"我们要建设‘南海外滩’。"大沥镇政府一名负责人认为,未来的大沥之于南海中心城区,就像是浦东之于上海。
紧紧抓住南海"城市中心北延"这一战略,大沥很快形成了具体思路。大沥东部充分发挥紧邻广州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主动承接广州"西联"辐射效应,形成与广州及桂城产业对接、错位发展的格局,将成为城市型经济的新亮点。
西部则加快大浩湖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推进休闲观光、文娱康乐、星级酒店、商业中心和房地产的发展,使之成为大沥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
今年上半年,南海区区长区邦敏在大沥调研时,给出了"城市、环境、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评价,随着广佛商贸城中心区的建设,大沥的探索,仍将继 续。
?大沥思路
敢破善立, 打破固有思维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寻求从"汗水"到"智慧"的突破,是大沥转型的核心。
大沥镇委书记陈有相认为,在初步完成落后产业淘汰迁移的调整工作,理顺各行业相关项目、相关企业,引入审批机制后,大沥必须打破固有思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构建三大发展平台,通过深入实施"一脊两翼、东改西拓"发展战略,进行"强三优二",实现产业名镇、商贸新城的发展目标。
大沥提出产业要谋篇布局,构建五大产业发展平台。包括以广佛国际商贸城和广东金融高新区D区为核心的商贸业与服务业中轴、西部有色金属产业园、中医药生物科技园,东部盐步内衣产业园区、海北新城。
陈有相认为,铝型材产业在逐渐西迁聚集的同时,仍然要继续进行落后产能清理淘汰。而内衣产业园区将为内衣产业的提升发展提供载体,以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擦亮内衣区域性品牌,促进"盐步内衣"加快走向精深,走向国际。
大沥镇镇长吴绍秋表示,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根据现实需要,海北新城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同时,海北的住宅发展在定位上要和周边地方,包括金沙洲、里水等形成错位。通过配套方面的完善和提升进而提升居住群体的层次。
?主要产业平台发展蓝图
广佛国际商贸城:南海中心区北部重要节点根据《南海城市中心区北延战略研究》成果,南海的中心区空间结构为"一核两极四区"。广佛商贸城正是南海中心区的北部重要节点。
根据《南海城市中轴线北延战略研究》、《大沥镇商贸综合发展区项目策划及城市设计》,《广佛国际商贸城有色金属商务区控制性规划》等研究成果,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定位为南海城市中轴线的商务中心区、生产服务中心和生活服务业中心。产业发展方向以商业和服务业为核心,包括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总部经济商务大厦、展贸型专业市场、商业中心、酒店服务、金融服务、都市型科技工业大厦、娱乐休闲等产业。
大沥镇招商投资促进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广佛国际商贸城的目标之一就是作为大沥的生产服务中心,要为大沥支柱工业,特别是为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持。
中医药生物科技园:新兴产业领航区域产业转型作为南海区政府与中科院的合作项目,大沥将争取把中医药生物科技园打造成为中科院在周边项目中建设最快、入园项目又快又多、产出效果比较好的样板性项目。据悉,中医药生物科技园设立孵化器已经启动,有四五个项目正在进行研发。
园区总体规划由"两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功能区"组成。两中心就是指药物临床前评价中心、孵化中心;两基地是指产业化基地、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三功能区是指医药商贸区、康健体验区、生活配套区。
产业园招商对象是各类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研究、开发、创新和产业化的研究项目、团队和企业。符合规定并按规定程序经过确定的入园企业,将享受产业化项目资金扶持、产业化优惠政策、提供孵化场地、对入园生产企业的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内衣产业园区:打造中国内衣总部基地大沥有内衣产销企业170余家,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盐步内衣行业的提升与发展瓶颈日益凸现。目前,大沥规划了300多亩土地建立内衣产业园区,为内衣产业的提升发展提供载体,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内衣总部基地。
今年6月,广东新怡内衣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传统内衣产业正在通过总部经济转型升级。新怡内衣集团将集中精力和财力在大沥镇盐步建设总部经济基地,总部定位为集团管控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品牌运营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企业文化中心。生产方面,则以肇庆生产基地为主,南海生产基地为辅,形成产业链完整、价值链优化的产能布局,从OEM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变。
目前,大沥正在酝酿制订和出台措施,促进更多盐步内衣企业发展总部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