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不能监管不力 光靠砸钱来治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方新闻网 点击数228 更新时间:2010/9/28 11:01:0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李毓全昨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上要求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在行政中心举行,李毓全市长为节能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颁奖监管不力,拿钱来治?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这体现这个地方的人愚昧无知。环境监管不力,对投资环境影响很大。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

东莞“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目标是,万元GDP能耗下降20%。在剩余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可以说东莞节能减排工作迫在眉睫。

昨日下午,东莞召开2010年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副市长邓志广出席会议。

水体受有机物污染严重

按照省政府与东莞市签订的责任书,东莞市“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目标是,万元GDP能耗下降20%

现在距离责任书上20%的目标还有多远呢?李毓全在会上指出,从节能方面,20062009年,全市万元GDP能耗连续四年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减排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四年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20万吨减少到了2009年的9.52万吨,削减率达52.4%,完成十一五目标的95.3%;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从13.5万吨减少到10.87万吨,削减率达19.5%,完成“十一五”目标75.2%

“总体来看,除了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控制外,其他方面的完成情况均超过了时间进度要求。”李毓全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成为达成“十一五”目标的薄弱环节,只要针对薄弱环节加以整改,“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据了解,化学需氧量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工业能耗大幅增长      

“从目前来看,东莞市节能减排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李毓全介绍,工业耗能大幅增长是其中出现的新问题之一。

随着内需市场的持续扩大和外贸市场的恢复性增长,部分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停产减产的高能耗企业又重新恢复了生产,全市节能形势骤然紧张。从数据看,第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30.4%,其中97家重点耗能企业占全部工业能耗的87.5%

根据供电、统计等部门的计算,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全市今年单位GDP能耗只能降低2.0%左右,对比前四年4.95%的平均降幅,出现了明显放缓。

2项治污工程尚未完成

全市34项污水处理工程中,目前已经通水运行的只有24项,还有8项工程完成了主体工程但未通水,2项连主体工程都尚未完成。对此,李毓全指出,这严重影响了东莞减排任务的完成。

此外,部分镇街节能不达标,结构减排比例太低,都是节能减排工作出现的新问题。

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三不批”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了全社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头,如何严把产业关口,成了节能减排任务完成与否的关键。

“要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李毓全在会议现场给出明确指示,他提出“三个不批”——不批采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不批位于东江上中游地区、石马河、寒溪河、东引运河流域的重污染项目,不批已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增加污染排放量的项目,已批但节能环保配套设施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不准投入使用。

“王老吉”未完成节能考核

在《关于东莞市市监管重点耗能企业2009年度节能考核情况的通报》上,记者看到,60家企业2009年度完成节能量118719吨标准煤,是年度节能目标60085吨标准煤的197.58%。其中四家未完成节能考核目标。

未完成节能考核目标企业名单

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中纺粮油(东莞)有限公司(原东莞市盈丰油粕工业有限公司)

东莞市骏业纸业有限公司

东莞世丽纺织有限公司

相关阅读

市政府190万奖励节能先进

在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现场,市政府授予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石龙镇、厚街镇等3个地区“2009年度东莞市节能先进地区”称号,并给予3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授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市统计局等20个单位“2009年度东莞市节能先进单位”称号,并予以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这些获奖单位都将予以通报表彰。

十企业成为首批清洁生产企业

经过市经信局、科技局、环保局组织清洁生产技术专家现场验收,2010年第一批清洁生产企业诞生。其中包括,东莞市珠江啤酒有限公司、东莞超霸电池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

这些认定的清洁生产企业,将可以申报2010年东莞市节能与清洁生产专项资金。

据了解,自愿进行清洁生产的企业分为“市级”、“省级”两级,审核通过验收后,省、市节能资金将对省、市清洁生产企业进行奖励,用于补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经费。对通过市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被认定为市级清洁生产企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市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省经贸委组织的审查,被认定为省级清洁生产企业的,再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