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实地调查东莞水污染现状发现,重点流域有所改善,内河涌污染仍旧严峻
今年3月底至4月初,洪梅、望牛墩、道滘、万江等镇街部分内河涌频发河水黑臭现象。环保部门认为,雨水较少,加之气温攀升很快,导致河水自净能力减弱,污染物不断积聚致河涌黑臭程度明显高于往年。
近日,本报记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河涌水域进行实地走访后发现,万江黄粘洲一内河涌恶臭发蓝,像这样受到严重污染的小河涌在水乡片镇街并不少见。虽然东莞重点流域水质逐年改善,石马河、运河这些曾经的“黑龙江”逐渐变清,但是小型内河涌仍然面临严峻污染形势。
【调查1 万江内河涌】
地点:万江黄粘洲一内河涌
现状:恶臭发蓝,无正常水体功能
该小河涌上游仅数米宽,原本数米深的河床由于淤积变得仅有两米左右深,水体呈现发亮的蓝色,各类生活垃圾充斥其间,恶臭难闻,已完全没有正常自净能力,失去水体功能,沦为排污渠。由于缺少水质监测,记者暂时无法得知该河涌的水质分类。
据了解,河涌中的蓝色废水是从附近一五金厂排出,附近居民透露:“每到下雨天工厂偷排的行为更加恶劣,他们将大桶污水倒入河涌随着涨起的雨水一起冲走。”除此之外,由于环保意识薄弱,附近居民也常常将生活垃圾和废水倒入河涌。以至于如今种在河涌边的龙眼树已经无人敢食。
在逐渐变宽变深的该河涌下游,由于汇聚了来自更多小工厂和家庭的废水,河水变成了黑色。延绵数百米,这条河涌最终汇入东江。其实,像这样的小型内河涌严重污染的问题在东莞可谓普遍,记者走访水乡片多个镇街,发现高埗、中堂等镇街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调查2 石马河】
地点:塘厦(莞深交界断面)
现状:黑臭,劣V类,无用脏水
来自上游深圳的棕色污水“吞吐”着大量白色泡沫涌向东莞,在烈日的照耀下发出阵阵恶臭,像这样的污染已长达十余年时间。
作为东江下游的一级支流,石马河发源于深圳市宝安区,在东莞境内流经凤岗等7镇,在桥头流入东江。石马河每天产生上百万吨污水,其中40万吨来自上游深圳,45万吨来自东莞,剩余则来自惠州。在许多媒体看来,石马河的污染可谓珠三角地区的污染奇观。
感官上,石马河下游水质较上游有所改善,记者在石马河东莞桥头段看到:水体略有黑臭,河岸甚至有部分居民开始种植蔬菜。“这在十年前来说不敢想象,因为那时候石马河旁边根本不能种菜,种出来了也不敢吃。”一菜农表示。
下游水质优于上游的现状背后,其主要原因是上下游治理不同步。目前,石马河的V类水质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不具备饮用水和娱乐用水的功能。
【调查3 东莞运河】
地点:樟村水质厂附近河段
现状: 优于V类,部分水生物生长
记者沿东莞运河由南向北进行调查。位于市区段的运河已从几年前的黑臭难闻变为如今的黑臭基本消除,水体呈现暗绿色,鲜有生活垃圾漂浮。根据省环保厅近期发布的通报,东莞运河水质近年来进一步改善,已稳定优于V类。
据市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运河水质改善,但氨氮指标仍旧超标。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是,记者在市区段运河水中能够看到少量耐污染的鱼类生长,这意味着运河的水体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当中。一位家住运河东二路的市民表示,“运河最近几年的水质确实有起色,但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间。”
稳定优于V类,表明运河水仍未达到Ⅳ类,即还不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对策
东莞水污染如何进一步治理,市水务局回应
内河涌或二次截污就地处理
【内河涌治理】
因地制宜 二次截污就地处理
按照水务部门的规划,我市将实施以“一网两江八库”(一网:江库联网;两江:东江和西江;八库:八个备用水源水库)构成的东莞“水缸子”工程。目前,八库中同沙水库备用水源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已全面展开,运河综合整治工程已驶入快车道,年内可完成东坑神山桥到东城峡口的B段工程和A段的东城峡口到南城石鼓段的综合工程。
东莞近年在工业污染上的整治力度较大,主要河流的水质得到改善,但镇街的内河涌却仍然面临严重污染。针对这一情况,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回应,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差、规划随意性大,通过截污管网收集污水的难度很大。
该负责人表示,“对于这一部分污水收集,我们不一定使用截污管网方式收集,将因地制宜,使用箱涵等二次截污的方式,将小河涌污水引到相对集中的区域,就地进行处理。”水污染治理最终要实现的是“人水和谐”,利于对整体生态的保护和延续。
【治污建设】
年底建成截污管网1200公里
“污水处理工程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是先决条件。”该负责人介绍,东莞已建成37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55.5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率达80.32%。
下阶段,东莞将重点提高生活污水的截污能力。目前,与这37座污水厂配套的1200公里截污管网已完成约93%,预计今年底将全部建成。
由于部分镇街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尚未全部完成,对辖区内的截污管网接入管理尚不完善,从而出现了乱接乱排等问题,降低了污水处理工程效率,水务部门将加强对各镇街履行截污管网“建、管、养”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指导。
针对日前省环保厅“十二五”规划要求,东莞要扩建大朗、长安、凤岗等污水处理厂,水务部门表示,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及时开展污水处理厂的扩建。
【水质监控】
石马河水质明年在线监测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水务部门计划加强对东莞重点流域的水质监控力度。目前,水务部门已启动石马河水质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预计明年将投入使用。
“目前,深圳观澜河入莞处和位于下游的桥头石马河调污工程处的水质均为劣V类,只不过上游水体黑臭,下游基本消除黑臭,各项水质数据明显好转。”该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这套系统将作为全市重点流域水质在线监控的试点,在石马河莞深和莞惠的7个断面和流域内7个镇街的交界断面分布,对各个断面的水质进行在线监测,以便了解石马河流经各行政区域后水质的最新变动,为制订治污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