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虎波)我市7个环保专业基地至今仍有两个没有开工。记者日前从市环保局获悉,我市环保基地建设缓慢,环保部门准备建议调整环保专业基地的利益分配方式,调动各镇街的积极性,以顺利推进环保产业基地建设。
2个环保专业基地仍未开工
据介绍,从2005年起,东莞提出要在虎门、长安、麻涌、沙田、大朗、常平、中堂等9镇建立9大环保专业基地。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企业数量减少,2009年,规划的9个环保专业基地调整为7个,其中电镀、漂染基地4个,洗水、印花基地2个,造纸基地1个,均已通过环保审批。环保专业基地是将电子、造纸等行业的污染企业整合搬迁到各环保专业基地,进行集中治污、集中管理。这种做法被省环保厅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按照省的要求,今年内要完成电镀、印染企业原地保留审核工作。即企业一旦达到一定条件,便可不纳入环保基地,而是原地发展。但留在原地的条件非常严格,多数企业都要迁入环保专业基地。环保部门有负责人说,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已跟运营单位签订了协议。一旦环保专业基地建好了,企业必须无条件搬进去,否则要被关闭。但是,目前我市7个环保基地中仍有两个未动工。
环保部门建议重调利益关系
“用地指标紧张是很大一方面,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地方利益问题。”市环保局局长袁绍东称。
对此,市环保局局长袁绍东提出了三个建议。其一,重新调整利益关系,凡环保专业基地内的企业所上缴的税收地方所得部分,五年内全额返还给基地所在镇政府,专项用于基地建设,以提高环保专业基地所在镇的工作积极性。其二是统筹解决用地指标,环保专业基地用地由全市统筹分配,按年度需要,由市政府予以解决,保障环保专业基地的建设用地。
最后是给予搬迁企业奖励,即搬迁至环保专业基地的企业同样享受转移到莞惠、莞韶产业园的企业同等的财政奖励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