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制定了东莞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图,为东莞未来五年谋划了行进目标、努力方向、行动力度、落实举措。会上,市委书记徐建华强调指出,东莞将踏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新征程。
东莞水系发达,但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内涝灾情凸显。创新治水兴水观念、加快水务改革发展,既是水情所迫、民生所向,也是时势所趋,出路所在。市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报告对做好新时期的水务工作,特别是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把加强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作为破解环境对城市发展之约束、建设宜居生态之城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到了重要位置,将其列为“加强城市建设、优化高水平崛起的平台载体”的重要一环。
为把握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落实新要求,市水务局召开全市局机关工作会议,组织机关干部及时学习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会议提出,要结合好贯彻去年从中央到地方“三个决定、三个会”的精神、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东莞水务“十二五”规划,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全力推动东莞水务大改革大发展,助推我市高水平崛起。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市水务局将通过抓实“六个高”来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的精神,为我市实现“高水平崛起”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务支撑和保障。
坚持高起点规划
把统一规划、全面规划作为推进水务一体化的基础工作来抓,发挥规划在一体化中的导向作用。抓紧制定实施《东莞市水务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推进《东莞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东莞市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规划》、《全市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东莞市镇街排水专项规划纲要》、《东莞市重点海堤加固达标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指导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全市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规划整编。
构建高水准体系
加强行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加快制定实施《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定》,《东莞市供水企业监督管理办法》、《东莞市供水特许经营管理规定》、《东莞市二次供水技术管理规程》等供水行业标准化文件,规范重点用水行业用水标准。抓紧修订《东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制定《东莞市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东莞市城市排水管道检测管理规定》等,进一步规范水务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收费的征收管理文件。通过行业标准体系的逐步健全,打造高效能的行业管理体系。
落实高强度执法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严格实行用水定额,严厉打击非法取水行为,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快水务法规配套制度的制定,完善水务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联合执法,加强对行政审批、河道采砂、工程质量、水土保持和各项行政收费的监管工作。严格落实政策,继续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
体现高效能运作
推进镇街水务一体化建设,改变市镇水务上下不对接的状况。继续理顺部门间涉水事务的归属管理,全面完成市一级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针对水务系统相关职能分散、分割、分离的情况,加快相关职能的优化整合。加快对涉水行政管理事项的整合,实行业务受理一体化。理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权属,明确市、镇街两级河道管理职权范围。
促进高水平管理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调整优化各级领导班子,使其成为昂扬向上、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清正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兴水战略,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推进水务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充分发挥水务管理信息系统作用。
抓实高质量建设
水务工程是水务工作的基础支撑,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把质量。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切实为我市实现“高水平崛起”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务支撑和保障。
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工程。启动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工程、深莞惠应急备用水源一体化工程、珠江三角洲西水东调工程、大岭山片区长湖水库群联网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加快完成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工程、8宗联网水库及10宗重要供水水库饮用水水源地隔离围网工程建设。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健全节水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加紧完善各行业用水定额,实施对重点用水行业和用水大户监督管理。
推进城乡供水安全达标工程。启动推进供水一张网“百千万”项目(百家水厂升级整合、千点水质监测网络、万里老旧管网改造),加快全市123家水厂的升级整合,以大市区供水一张网为示范,稳步推进全市供水一张网建设;完成对全市5000公里老旧市政供水网络、小区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推动城乡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完善二次供水管理,建立覆盖全市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的水质监测网络,完善水质监管体系,实行供水水质公报制度。
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全市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改建、续建工作,抓紧做好截污主干管网收尾和竣工验收工作,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量入为出,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四个优先(优先实施重点水源保护、优先实施重点污染源、优先实施城市升级、优先实施管网改造)逐步推进次管网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我市截污率、污水处理率。大力推进东莞运河整治,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的原则,及早把东莞运河打造成为“安全河、清水河、风景河”。推进石马河、潼湖水、茅洲河等跨界河流域,以及东引运河、寒溪水、挂影洲围中心涌等流域内河网的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我市水环境质量。
推进治洪治涝保安工程。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重点薄弱环节的治洪治涝建设,构建完善的治洪治涝工程体系,重点跟踪完成全市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扫尾工作,推进全市127宗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工作,加快市区内涝整治应急工程建设,加强防洪排涝联合调度体系建设,提高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在2011年启动虎门围、威远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立沙岛海堤、沙田联围等其他9宗海堤加固达标工程。
目前,上述5项工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初稿已经形成,水务部门正在抓紧作修改完善,而后将上报市政府批准后以市政府的名义的下发实施。
东莞水务改革发展的新蓝图已经绘就,市水务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为强大动力,带领全市水务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奋力推进新跨越,努力再创新辉煌,为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谱写新的治水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