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东莞三产业纳入碳排放控排范围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东莞阳光网 点击数292 更新时间:2012/9/14 11:08: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日前,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首批九大行业827家企业纳入控排范围。自2011年被国家确定为低碳试点省后,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再向前迈进一大步。

  据了解,首批纳入控排范围的827家企业,主要锁定在高耗能行业,控排企业范围主要涉及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纺织、有色、塑料、造纸 九大行业。值得注意的是,纺织、造纸是东莞的支柱产业,化工制造业是东莞的特色产业。这意味着,在此后广东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中,东莞会承担较为艰巨的任务。 本报记者 于长洹/

  全省827家企业纳入控排范围

  据了解,我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分三期安排,第一期(2012-2015年)为试点试验期。

  《实施方案》中指出,试点试验期实施碳排放信息报告的企业范围是我省2011-2014年任一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同时研究将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重点企业纳入该项范围。

  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的企业范围(简称控排范围)为: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纺织、有色、塑料、造纸九大行业,2011 -2014年任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十二五”期末力争将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相关企业纳入该项范围。

  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省2010年可纳入“报告企业”范围的工业企业共1851家,其中,可纳入控排范围的工业企业共827家,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067.8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42%,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2.7%

  倒逼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

  由于无法获得试点企业的名单,本报记者暂未掌握有多少东莞企业入列试点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控排企业分布的行业,多个是东莞的重点产业。如纺织、造纸是东莞的支柱产业,化工制造业是东莞的特色产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教授林江指出,此举必然给东莞企业造成一定压力,不过也会倒逼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未来,发达国家会逐步针对中国等国家的产品征收碳税,这会增加 企业的负担,企业应提前做好防范。”他希望,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成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试点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会不会影响企业的扩张?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介绍,2010年广东的碳排放量是5.1亿吨,根据GDP增速及2015年 单位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8%的任务数测算,2015年的碳排放量为6.6亿吨,当前有1.5亿吨的增量。这样一个增量,可以支撑广东的重 点项目和规划的产业项目,支撑广东GDP未来几年8%10%的增速。

  或催热清洁能源相关产业

  碳交易为企业实现减排目标提供了一条新的、市场化的路径。企业如不能完成减排目标,则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不足部分。同样,企业如通过努力超额完成减排目标,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其剩余配额,从而获得一定收益。

  业内人士指出,碳排放权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创新性市场化手段,以较低成本实现节能低碳的发展目标,将为碳市场和相关服务产业带来契机。

  洲际交易所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杰夫表示,广东省碳交易市场如果有良好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及完善的碳价格信号体系,就能够反映经济运行中真实的碳价格,可以引导并催热清洁能源和清洁科技产业的发展。

  林江也指出,东莞这几年一直在探索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曾经构想建立全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他认为,随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推进,东莞凭借自身的产业基础,完全可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延伸阅读

  碳排放权交易难点在监管

  相较于此前通过目标责任制等行政手段实施节能减排,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利用市场机制,提供了一种更有活力的节能减排方式。这只无形的手要发挥作用,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

  业内专家认为,监管是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核证核查是核心内容,也是难点。黄杰夫认为,在碳交易试点工作中,包括排放配额的发放、对历史数据的梳理等,都应该要有完善的制度设计。林江也表示,目前,碳交易处于试点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核查。

  据了解,在配额发放方面,省发展改革委将根据控排企业2010-2012年的二氧化碳历史排放情况,结合所属行业特点,一次性向控排企业发放2013-2015年各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参考企业报告的上一年度碳排放情况,适时调整。

  黄杰夫指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个系统工程,未来试点工作的方向,应该是努力形成参与群体众多、各方协作的市场体系,“它的二级市场流动性要好,能够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的碳价格”。去年8月,美国加州碳排放权已经在二级市场开始交易,黄杰夫所在的洲际交易所就承担着反映价格的角色。

  碳排放权交易

  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省碳排放权交易产品以碳排放权配额为主,交易主体是政府纳入控制碳排放总量的企业;政府向控排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对控排企业碳排放进行监督管理;控排企业按照所获配额履行控制碳排放责任,并可通过配额交易获得经济收益或排放权益;碳排放权交易活动通 过交易平台进行。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是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