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拓展变电站节能减排“微”空间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亮报 点击数287 更新时间:2012/10/23 15:25:2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大量新型节能电力设备被采用,这为供电企业内部节能减排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主要的节能措施包括采用高效节能变压器(非晶合金铁芯材料)、碳纤维导线以及各类无功补偿设备。其实在供电企业内部,尤其在变电站附属设备和一些维护工作中还有相当的节能空间,虽无法与更换节能变压器等措施的节能效果相比,但由于范围广泛,此类 “微节能”、“微减排”的效果也不可小觑。

  首先,变电站建筑及附属设备的节能化。变电站室内设备,包括通讯、自动化、继电保护设备等对环境温度要求都较高。现阶段变电站的典型设计中,主控制室内都需安装多台制冷空调和电加热器。夏天,空调24小时不间断运转,冬天,电加热器也是不停地运行。仅以制冷为例,变电站如安装3台空调(不包括附属生活区)、平均功率2千瓦,运行4个月算,仅一个站就要消耗近2万千瓦时电量。制冷加热全部计算的话,一个地区全部变电站消耗的电量会非常可观。

  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对策:第一,变电站主控室采用节能设计。如建筑采用外墙保温措施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一般可降低能耗40%左右),室内通风设施加装热交换系统可减少室内外热量传递,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第二,使用节能型制冷(取暖)设备。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变频空调、热泵空调,最多可省电60%以上;第三,合理利用新能源,如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地热采暖等。在设计上,这么做肯定会增加变电站一次投资的成本,但如果考虑到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话,还是非常值得的。这就要求在变电站规划设计阶段将后期运行成本加进一次投资成本综合考虑,并在实施阶段尽可能争取到国家相应节能环保政策补贴。通过以上措施,完全可以将变电站建设成为国网公司绿色环保的典范。

  其次,试验及运维设备的节能化。在变电站维护中有一项例行工作——蓄电池充放电核对性试验。常规的放电仪为负载型,试验过程中将电池电量白白放掉。按照规程,此项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如果某地区按照40座变电站、每个变电站两套蓄电池、每套蓄电池容量平均150安时计,该地区每年仅此项试验就会消耗掉2.6万千瓦时电量。新型放电仪可以在工作中同步将试验中释放的电能逆变反送回交流电源系统,从而实现电能的回收,设计理念非常契合现阶段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但由于设备可靠性不好及价格较高等因素,该类设备没能被广泛应用。其实在变电站运维工作中,还有不少试验仪器是耗电大户,例如线路参数测试系统、绝缘耐压设备等,在频繁使用中,不知不觉就会浪费掉大量的电能。所以从节约用电的角度看,必须使用更高效节能的设备。对此,一方面需要鼓励设备制造商适应形势,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更多经济适用而且可靠耐用的产品,以供电网企业选择;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在试验设备更新时,应优先考虑采用节能设计的试验设备,在相关设备的招标中将节能环保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最后,还要加强六氟化硫气体的回收再利用。目前,GIS组合电器在变电站中应用已非常广泛,六氟化硫气体是该类设备中重要的绝缘介质。虽然在应用中GIS组合电器被分隔成了许多气室,但在检修时往往要白白弃掉一个气室的气体,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而且因为六氟化硫气体以及运行中产生的多种氟化合物,都是强温室效应的气体,直接排放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所以,对六氟化硫气体进行回收利用非常有必要。笔者认为在六氟化硫气体的管理上,可从管理与设备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规范此项检修工作的流程,将六氟化硫气体回收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另一方面可加大该项工作的创新力度,将六氟化硫气体回收装置设计为该类变电站的标准配置,在GIS组合电器上整合部分功能,实现回收的可行性与操作的便捷性。

  总之,只要去努力发掘,变电站的节能减排空间还是非常有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