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珠江抗生素浓度异常 或“反噬”人类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316 更新时间:2012/11/9 15:15: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日,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关于“珠江广州段水质遭抗生素污染”的学术文章被媒体报道后引发市民关注。水质抗生素污染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医学界人士认为,抗生素浓度异常,可能通过食物链导致人的耐药性增强。

珠江广州段抗生素浓度异常

中科院地化研究所这两篇关于珠江水质遭抗生素污染的学术文章均是2007年发表的。作者是徐维海和他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副所长张 干等。文章指出,珠江广州段河水抗生素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一些河流中抗生素含量。在珠江广州河段,红霉素、罗红霉素等9种常用抗生素总浓度最高超过 每升水2000纳克。香港和广州4个污水处理厂中,均检出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和磺胺甲嗯唑5种抗生素。

人畜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原因

虽然目前没有标准评价地表水中的抗生素多少为合理水平,但研究认为,这一异常浓度已经对河流造成污染。

张干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进入人体内的抗生素,70%-90%都会被排泄出来,进入生活污水,从而进入环境。用于水产养殖以及药物生产过程中大量残留的抗生素原型药物也将直接进入环境中。由于污水处理厂没有专门针对抗生素浓度异常的处理手段,因此降解效果也不佳。研究文章认为,抗生素的大量滥用,不可 避免地会蓄积残留在畜禽及鱼类的肌体内,甚至残留在相应的蛋、奶里。人们食用它们时,残留的抗生素和耐药菌就会进入人体,长期食用“有抗食品”,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