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垃圾菜”事件被曝光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东莞,虽暂未发现“垃圾菜”的踪迹,但一些菜农直接使用乌黑发臭的污水浇菜,着实令人触目惊心。
近两周,南都记者对位于万江、道滘等镇街主干道、运河附近的菜地进行了实地踏访。随机查看的5块菜地中,无一例外都是从附近的污水沟或运河支流取水灌溉。万江一处菜地甚至紧邻高能电池厂,不明来源的深褐色污水从工厂一侧的涵洞中直接流入园中。
对于记者自行从菜地采集的蔬菜样本,市农检所以“太忙”为由拒绝检测。而对近年来部分专家学者关于污水浇菜致东莞本地菜重金属超标的结论,市农业局则认为“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不够严谨”。
踏访
第1站 灌溉渠直通污水沟
地点:万江新村裕华纸业附近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菜地面积目测约6亩,田中种有油麦菜、生菜、芥菜、小葱等,长势良好。菜地仅靠着尘土飞扬的村道,菜畦两侧有两条灌渠延伸至远处,渠水颜色呈深绿色。
沿着灌渠往前走数十米,渠水颜色逐渐变深,水面有油状漂浮物,并能闻到阵阵臭味。灌渠的尽头是一堵砖墙,下方有一个脸盆大小的取水口,用破布做成的塞子堵在取水口上。越过1米多高的砖墙,外面是一条约3米宽的臭水沟,水色乌黑,水面被大片的铁锈状漂浮物覆盖,臭味熏人。菜地取水口的入水口就开在这条臭水沟边上。
“这水浇菜没事,我们自己也吃这些菜。”种菜的是一对来自高州的老年夫妇,他们说,灌溉水从臭水沟引过来后,经沉淀后再用来浇菜。出产的蔬菜多数销往附近的新村市场。
第2站 电池厂就在菜园旁
地点:万江新村第三工业区西镉玛墙外
南都记者踏访的第二块菜地位于环城西路新万道立交桥附近,与东莞市高能电池有限公司(西镉玛)仅一墙之隔。西镉玛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电池的独资企业,在同行中有“锂电专业户”之誉。
在西镉玛围墙外侧与环城西路辅道交会处,路基下方是一个水泥涵洞。深褐色的污水从洞中流出,在菜地边缘聚成一个面积约10平方米的水坑,再分成 两路流入菜园深处。水坑表面漂浮着大量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生活垃圾,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水面同样有铁锈状漂浮物。菜地边缘的斜坡上散落着大量燃烧过的塑胶袋和饭盒,灰烬中甚至还有一节五号电池。一位光脚的菜农正在斜坡上开荒,有不少生活垃圾已经被翻入土里。
这片目测有上百亩的菜园种满了油麦菜、茼蒿等蔬菜,园中也穿插种植了不少香蕉树。一位正在用淋壶浇菜的中年菜农称,田中出产的蔬菜主要销往附近的新村农贸市场,自己也吃一部分。
至于灌溉水源是否从电池厂流出,他表示不清楚,“反正这么多年我们都是用涵洞里的水浇菜,没问题。”
第3站 浇菜运河水 漂满水葫芦
地点:万江莞穗路风临美丽湾楼盘南面
万江风临美丽湾楼盘背后,是一片面积约数十亩的菜园。沿菜地边缘的西城路转入一条尚未正式通车的小路,路右侧是东莞运河一条支流的末梢,河道已完全被茂密的水葫芦充塞,丝毫看不到水面。菜园位于路左侧,通过管道将运河水引入田头的灌渠中,水面同样覆盖着水葫芦。
“这水好靓的。”一位自称是拔蛟窝村民的菜农直言不讳地说,浇菜水是从隔壁水沟引过来的,“水肥菜才长得壮。”
记者问该菜农是否担心河水的重金属可能会超标,他摇头称“不知道什么是重金属。”
第4站 黑臭东引运河水 直接入田间
地点:道滘港口大道白鹭段
沿港口大道往市区方向走,过了东引运河厚街水道大桥后,路两边就是大片的菜园,面积目测都在百亩以上。而这两大片菜地都是从东引运河的支流抽水浇灌。
1月25日下午,来自湛江的卢姓菜农正在港口大道右侧(市区方向)的菜田里劳作。他身后有数十个蔬菜大棚一字摆开,棚内是通菜的幼苗,露天的菜地里则种满了生菜、油麦菜和芹菜。
这片菜园的边上是一条引水渠,水渠的尽头则与东引运河的支流相连。记者现场看到,取水口处的河水呈深黑色,浓重的臭味隔很远就能闻到。水渠边上放着两条消防水带,一直延伸到菜地中央。
卢姓菜农称,入冬以来,菜地每个月都要深度灌溉一次,“直接用水泵从旁边的东引运河支流抽水。”
记者质疑,看上去这么脏的河水怎么能用来浇菜?卢姓菜农表示,“浇菜时河水与粪水混合在一起,就不会显得那么臭了,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卢姓菜农解释,他现在租的菜地每亩每年要1500元,肥料、地膜等成本要3000多元,如果不用免费的河水灌溉,根本没钱赚,“自来水一吨要3块钱,怎么可能用来浇菜?”
而在港口大道的另一侧,穿桥而过的东引运河支流被一大片浓密的水葫芦掩盖。河道边缘也同样有数条用来抽水的消防水带,一直延伸至塑料大棚深处。
记者同时也留意到,这片菜地旁边的高地上就是冠群纸业的厂房,盛放烧碱等化工原料的铁桶堆积如山。
流向
污水菜:菜田—农贸市场—市民餐桌
市场负责人称,每日抽检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不在检测范围内
1月25日下午4时许,万江风临美丽湾南面的菜地陆续驶出十多辆简易机动三轮车,每辆车上都装满了淘洗得光鲜洁净的小葱、香菜和芹菜。
记者尾随三轮车队沿莞穗路往市区方向走,最后一直驶进了细村农贸综合市场。傍晚时分,市场内已经挤满了上百辆装满各式新鲜蔬菜的三轮车或两轮摩托车。记者一连询问了十多位三轮车主,他们均为万江或道滘的菜农。
一位来自万江谷涌的黄姓菜农称,最近香菜集中上市,每天能收割100多斤,每斤只卖3块钱。记者询问这些菜销售前有无做过重金属检测,他笑称“市场有时候会抽检农药超不超标,没听说过查重金属的。”
“我们平时都到细村市场买本地菜,图的就是新鲜,便宜。”在莞城开饭店的万先生说,本地菜以叶菜类蔬菜居多,都是当天下午采摘后马上送到市场销售,非常水灵,新鲜程度外地调来的蔬菜根本没法比。
记者问其是否担心本地菜含重金属,万先生反问“重金属没那么严重吧?我也不知道超不超标,只要炒出来的菜卖相好就行。”
据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按农业部门要求,对每天进场销售的本地菜有例行农药残留抽检,重金属含量不在检测范围内。
据了解,细村市场是莞城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仅这个市场每天就有数万斤本地菜通过批发、零售等方式,流向附近的酒楼饭店、企业饭堂和市民餐桌。
记者送检
污水菜送检被拒
农检所:政府任务都做不完
农业局副局长曾表示“市民可自行送检”,农检所称“检测成本高难实行”
1月28日,南都记者分别从万江、道滘5块采用污水灌溉的菜田进行取样,采得包括生菜、油麦菜、芥菜、茼蒿、通菜、芹菜、小葱、蒜苗等蔬菜品种在内的样本共13个。
当天下午4时许,记者携带样本来到位于南城绿色路的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在农检大楼6楼接样处,记者以某蔬菜配送中心负责人身份,请求工作人员检验一下所提供蔬菜样本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我们现在所有的服务都是以市政府交付的任务为主,根本没有余力接受老百姓提供的样本。”该所一位女负责人称,东莞市人口众多,但检测机构人手有限,市政府的任务都做不完,所以从不接外来的样本。她建议记者将样本送到石碣镇某民营检测公司进行检测。现场另一男性负责人则建议记者将样本送到疾控中 心或质监局检测。
东莞市农业局官网显示,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农检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主要负责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的检验监测。去年12月,东莞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小帆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曾表示,普通市民如果对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有疑问,可以自行送样到农检大楼进行检测,农业部门只收取一些检测成本费用。
对此说法,市农检所办公室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解释,目前检测一个蔬菜样本的常规项目,成本价就要300元至500元。如果检测全部81项指标,成本会更高。由于农检所属市财政全额拨款,经费有限,且对外无收费权限,所以接受市民送样检测是不现实的。
专家说法
“菜地若紧靠电池厂,受金属污染可能性很大”
“处在工厂周边的菜地都会有点问题。”针对上述研究数据,曾参与番禺“垃圾菜”检测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所首席研究员万洪富说,菜地如果紧靠电池厂、电镀厂,由于这类企业排出的废水重金属含量非常高,菜地、蔬菜受金属污染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至于记者提及的港口大道紧靠纸厂堆放化工原料桶的那块菜地,万洪富认为,“很难避免化工原料随雨水渗入菜地,进而污染田里的蔬菜。”
他同时表示,近几年受东莞市政府委托,曾对东莞农田重金属含量做过多次调查、检测,“情况我非常了解,不过菜地的有些问题我不敢多讲。”
数据
2008年调查:9成以上本地菜检出重金属
南都记者查阅《环境科学》、《广东农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现,近年来,农业部蔬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国内多个科研机构曾对东莞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做过专题调查。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的王纪阳、罗红辉、张冲等技术人员曾作为共同作者,在已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上署名。权威检测显 示,东莞市农业土壤中铅、汞等重金属污染比较显著和普遍,表现为以汞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
东莞:75%土壤污染超警戒线
2010年,农业部蔬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的技术人员万凯、张冲等人对东莞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当年的《广东农业科学》第6期发表论文。万凯、张冲等人共抽取了东莞28个镇3个区的主要种植农田土壤样品108个。研究表明,东莞农田土壤中 镉、汞、铅、砷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广东省土壤的背景值,尤其是镉和汞,分别超出背景值16倍和3倍。超过50%的农田土壤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等级超过警戒线的土壤样品达75%,而污染处于严重等级的土壤样品则高达25 .9%。说明农田重金属污染积累非常明显。相当部分土壤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大部分土壤综合污染程度已超过了警戒水平。
60%以上菜地用污水灌溉
万凯、张冲等人的研究还表明,东莞农田土壤中受单一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数占受污染土壤样品的84.7%。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以镉元素最为突 出,镉超标率高达62 .86%,平均污染指数是警戒线的3倍,为严重污染等级。究其原因,万凯、张冲等人认为,“地处东江边缘的这些镇区,约有40%的农田使用的灌溉水来自东江。东江沿岸是造纸厂、电镀厂等含镉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厂密集地,大量的工业‘三废’排入水体,影响水质。”而在此论文发表之前的2008年,张冲也对东莞蔬菜产区重金属污染做了深入研究。东莞大约60%以上的菜地采用污水灌溉,灌溉水已受到了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检出率达100%,其中砷的污染情况最为严 重,超标率达58.2%。
通菜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
通过对蔬菜样本的检测,张冲发现,东莞各主要蔬菜产区蔬菜重金属污染检出率高。数据显示,有90%以上的蔬菜中检出了一种或几种重金属,但绝大 多数重金属含量均在质量安全限量值以下。各类重金属中,汞污染情况最轻微。其次,蔬菜中铅污染情况突出,15.7%的蔬菜铅超标,其中生菜铅超标最为严 重,达35.7%(这主要与调查样本全为叶菜类蔬菜有关)。蕹菜(通菜)的砷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蕹菜中砷污染指数为0 .19,是其它种类蔬菜的5倍以上。
根据蔬菜的综合污染指数情况来看,东莞蔬菜重金属污染程度的高低排序为:蕹菜(通菜)>苋菜>生菜>油麦菜>菜心>小白菜。
官方回应
农检所副所长:学术研究成果不够严谨
针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市农检所张冲等技术人员的研究结论,市农检所副所长程雪梅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受调查方式影响,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不够严谨,而且近两年东莞对污染治理力度比较大,现在的情况应该与学术论文中的情况有所不同了,“你们还是应该以官方发布的数据为准。”
南都记者问,市民通过何种途径可以了解有关东莞菜地、灌溉水及蔬菜重金属检测情况的“官方数据”?程表示,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由市卫生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科负责,“我们即使有也不能对外发布。”记者随后联系到市卫生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科科长李小伟,他在电话中称,“我这里只有蔬菜农药检测的数据, 蔬菜重金属含量情况由省里面掌管。”
参与东莞蔬菜产区重金属调查的市农检所技术人员张冲早在3年多前已离职。记者试图向市农检所索要张冲的联系方式被拒绝,理由是“不方便”。针对 日常监测中是否发现过本地蔬菜重金属超标情况,程雪梅说,“有发现个别样本存在铅超标现象,但没有追踪到地里去。我们只是一个检测单位,无权对外公布信息。”
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小帆此前曾表示,农业部门对重点区域的菜地会定期进行土样、水样监测,目前全市现有的9万多亩菜地“重金属监测结果符合使用条 件”。对其它不达标的耕地则进行土壤改良,要求耕种者改种花卉苗木等。至于蔬菜瓜果中重金属含量问题,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的日常安全检测中已包含此项内容,但检测结果要经省厅授权方能对外公布。
“污水浇菜属于个别现象,目前在监测中没有发现重金属超标的风险。”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苏杰湘说,污水浇菜并不一定意味着蔬菜重金属含量超标,要结合菜地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评估。而且,即使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不同蔬菜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也不一样,“有可能是土壤重金属未超标,但蔬菜 重金属超标。也可能是土壤重金属超标,但蔬菜重金属未超标,不能一概而论。”
在西镉玛围墙外侧与环城西路辅道交会处,路基下方是一个水泥涵洞。深褐色的污水从洞中流出,在菜地边缘聚成一个面积约10平方米的水坑,再分成两路流入菜园深处。水坑表面漂浮着大量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生活垃圾,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水面同样有铁锈状漂浮物。
污水浇菜属于个别现象,目前在监测中没有发现重金属超标的风险。污水浇菜并不一定意味着蔬菜重金属含量超标,要结合菜地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评估。而且,即使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不同蔬菜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也不一样,有可能是土壤重金属未超标,但蔬菜重金属超标。也可能是土壤重金属超标,但蔬菜重金属 未超标,不能一概而论。
———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苏杰湘
采写:南都记者徐盛伟
摄影:南都记者方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