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东莞要在六方面为广东多作贡献
作者:陈茵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236 更新时间:2013/3/13 16:14: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2012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10亿元,成为全省第二个迈入5000亿元俱乐部的地级市,进一步巩固了位居广东发展第二梯队的位置。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在全省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过程中,东莞肩负着应有的使命与责任。

  38日,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接受南方日报社社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张东明,南方日报编委姚燕永带队的报道组专访时说,东莞要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社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等六个方面,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作出东莞应有的贡献。

  东莞将继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力争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等方面增创更多的“单打冠军”。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期间,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请问东莞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

  徐建华:东莞要在六个方面为全省多作贡献。

  一是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为全省多作贡献。我们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打造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122项、计划总投资2059.7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百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培育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深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专业镇转型升级,着力在全市东中西地区重点打造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松山湖大学创新城、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三个新的增长极。同时,重点建设好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争当全省转型升级的先行市。

  二是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为全省多作贡献。改革必然涉及固有利益的调整,这也是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一方面,我们着力以改革增创新的制度红利。东莞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同时,继续在全市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增资减债、增收节支、增效堵漏。另一方面,要继续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今年市委1号文是《关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若干意见》,我们将以当好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排头兵为主抓手,着力“强基础、扩总量、优结构、增效益”,向开放要创新要素、升级动力和发展空间,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是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为全省多作贡献。我们以与省社工委共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为动力推进社会建设,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希望东莞的经验为广东等人口流入地的社会管理摸索经验,提供借鉴。

  四是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为全省多作贡献。东莞是全国较早形成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的城市。去年省党代会后,东莞市委全会出台建设“六个东莞”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东莞将继续实施“1+6+X”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打造国内营商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最具吸引力的环境高地。

  五是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为全省多作贡献。我们大力实施文化名城建设总体规划,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四个名城”建设,着力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逐步让人民群众共享均等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力争使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六是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方面为全省多作贡献。东莞党代表工作室被中组部定位全国基层党建五大模式之一。我们将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胡春华在松山湖“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调研时的指示精神,推动非公企业党建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忍阵痛克“缺氧”

  转型拐点有望2014年出现

  南方日报:去年底,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东莞视察时要求东莞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要制定转型升级切实可行的目标。请问在转型升级方面,东莞制定的“切实可行”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徐建华:目前我们的目标就是跨过转型升级的“爬坡越坎”阶段,推动转型升级的拐点尽快出现。

  关于拐点问题,我们认为,如果体现转型升级的各项正向指标从下行到总体持上升,负向指标持续下降,那就是拐点。我们于去年研究制定了《高水平崛起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三级共32个指标。这些指标不只看GDP等一般经济指标,更注重人均GDP及增速、单位建设用地、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等体现经济质量和效益指标的综合分析。

  经过初步预判,我们认为转型升级的拐点有望在2014年左右出现。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打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的意识,忍受阵痛,克服“缺氧”,努力打好加快转型升级这场硬仗,力争拐点尽早出现,实现浴火重生,脱胎换骨。

  重保护拒污染

  三措并举建设“美丽东莞”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在打造“美丽东莞”方面,东莞有什么样的思路?

  徐建华:东莞既有繁重的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任务,也有比较好的建设“美丽东莞”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条件。我要为东莞做个广告。很多来东莞的人说,在飞机上看东莞,处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高铁上高速公路上看东莞,东莞是世界工厂;进了市区看东莞,处处是森林水库和生态公园。

  我们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着力建设“美丽东莞”。

  一是优化开发方式。我们积极申请创建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土地统筹利用、集约利用、生态利用的新机制、新措施。同时,集中管好、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先保障重点工程、优质项目和民生工程。

  二是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实施清洁空气、重点流域整治、重金属污染整治、农村环境保护四大环保行动计划,并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

  三是发展生态经济。我们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引导企业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同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我们还拒绝了一大批污染项目。

  东莞正在建设广东东莞水乡发展特色经济区,希望能在工业密集的珠三角地区重现一片当年“四季飘香”的水乡风光区域。我们还在建设东莞生态园、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生态环保产业是园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求改革谋统筹

  多项改革创体制新优势

  南方日报:当前,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优势逐渐丧失,对此您曾多次表示,要靠体制机制创新赢得新优势。请问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东莞有哪些计划?

  徐建华:东莞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形成的体制竞争力。我们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增强深化改革的勇气、智慧和毅力,着力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增创体制新优势。

  我们将坚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安排。强化政策引导,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三重”建设,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三融合”,为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环境。

  东莞将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今年启动大部门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政府流程再造。

  东莞还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村级行政事务、自治事务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事务相分离,改革完善社区管理和自治体制,加强镇村集体经济管理。

  同时,不断探索完善统筹发展机制。我们着力优化发展布局,打造东中西三个发展新引擎。其中,东部打造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西部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中部打造松山湖大学创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