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东莞水乡区河涌水质污染严重 违法排污是主因
作者:李春燕 吕… 文章来源:东莞时报 点击数276 更新时间:2013/5/6 9:46: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在高埗镇佰鸿电子厂厂长刘俊弟的记忆中,小时候跳入自家门口河涌游泳的那份惬意始终让人念念不忘。

在高埗镇佰鸿电子厂厂长刘俊弟的记忆中,小时候跳入自家门口河涌游泳的那份惬意始终让人念念不忘。

作为土生土长的高埗镇新联村(小区网 论坛)人,她承袭水乡人的传统,从小依水而居,生活与生产都离不开“水清鱼肥”的水网。最美好的童年,也是在这度过。

偏偏,残酷的现实却与美好的记忆背道而驰。大量无证无照污染企业进驻,一江清水成为它们偷排偷放的出口,让水乡人心痛难忍。

水乡环境整治拉开序幕,重拾一江清水迎来曙光。其中,整治黑烟囱和无证无照污染企业是五个专项整治行动重头戏。本报记者深入水乡一线,探访现场并追溯剖析违法排污背后的利益纠葛,调查民意解读影响,试图收集舆情,呈现违法排污整治的难点症结所在。

从今日起,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和版面对违法排污进行调查解读。

水乡经济区河网密度超过1.38公里/平方公里,是珠三角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了东莞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说起她的家乡,高埗人刘俊弟很是骄傲。

现实,却是残酷的。二十多年来,家门口的河涌越来越黑臭,刘俊弟只好选择在市区另外安家。

这样的例子,在水乡并不少见。而这种迁移,也折射着水乡人的无奈与心酸。

河涌污染变黑臭,污染企业违法排污自是绕不开的一个主因。

水乡工业COD排放量超全市9

眼下的水乡,可以说无河不臭,大量无牌无照污染企业见缝插针,持续排放各类大气、水体污染物和重金属。

今日之实,离不开往日之因。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水乡办副主任朱默河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受限于诸多因素,水乡的产业选择余地不大,只能从红砖、水泥等行业起步,发展造纸、玻璃、化工、鞋业、粮油加工等高耗能、重污染的产业。

目前,全市能耗总量排名前四的行业,有三个主要集中在水乡经济区。其中,造纸业的能源消费量占了全市的36%,加上水乡经济区地处东江下游,各个支流也是上 游区域的污水汇聚之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体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大部分河涌水质属于四类甚至五类标准,水体黑臭现象广泛存在。”朱默河坦言。

市水乡办拿出的一组数据可作佐证。根据2011年全市污染源普查统计数据,水乡经济区“101港”产生废水、废气的企业共有580家,数量占了全市的21.8%。但是,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在全市的占比均超过60%

其中,COD排放量2.41万吨,竟然占了全市工业COD排放总量的91.74%。重点发展区5镇的排放量更高达2.11万吨,占全市的80%。在一次公开场合上,朱默河给出研判:毫不夸张地说,水乡经济区已成为全市的“排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