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刻不容缓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珠江晚报 点击数278 更新时间:2013/5/28 16:32:4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期,纷纷扰扰的“镉大米”事件再度令公众聚焦食品安全问题,毋庸置疑,土壤污染无疑是“镉大米”的罪魁祸首。在这一背景下,我市着手检测农田重金属含量,可以说从源头上牵住了“镉大米”的牛鼻子。镉大米警示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作为政府部门理应切实负起责任,做好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和农田污染治理,问题严重的应考虑停止耕种!

  针对“镉大米”问题,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涵盖土壤污染标准、清洁生产、污染风险评估、污染监测、治理与修复、污染应急、公众参与等内容的制度体系。但不无遗憾的是,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形形色色,屡有发生,但一直以来,公众饮食安全问题从种植、出厂到流向餐桌,并没有形成一张有效的防护网。人们从“镉大米事件”中看到,迄今为止,对土壤污染国家层面缺乏法规和技术标准,地方标准更是空白,亟待进行立法,并建立应对突发污染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提前预警。

  事实上,早在2006年,据不完全调查,我国受污染的耕地就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土地污染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试想,被污染的粮食一旦流入市场,会有怎样的后果,令人不寒而栗。然而,由于受急功近利发展观影响,特别是出于对影响农业经济的担忧,迟迟下不了整治土壤污染的决心,直至酿成粮食安全危机,代价何其沉重!

  污染容易治理难,由于发展过程中错失了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的早期治理时机,而消除镉米之类的危机和治理土壤、水资源污染问题,必将是个长期的过程。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当下,最重要的是尽快制定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建立起涵盖土壤污染标准、清洁生产、污染风险评估、污染监测、治理与修复、污染应急、公众参与等内容的制度体系。其次,要建立国家级的长期运行的预警和预测系统,对矿山、工厂、城镇周边,以及高速路两侧等经济活动密集区域的土壤,实行严格监控,彻底切断污染源,就像我市即将进行检测农田重金属含量那样,加强源头整治;对农田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监控,并采取生态治理的方法,从控制化肥使用做起,防范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土地污染。最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政绩考核体系,彻底摒弃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明确土壤污染责任和环境权利,将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放到发展的重要位置。

  ,期待我市在迈出检测农田重金属含量第一步之后,接着迈出第二步、第三步,将防范和治理土壤污染纳入全市生态建设重要议程,确保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武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