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我国重工业化尚未完成 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
作者:王超 文章来源:汇能资讯 点击数260 更新时间:2013/6/6 11:26:4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日前公布了4月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石家庄、邢台、唐山、邯郸、保定、西安、济南、西宁、太原和郑州等1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其中有5个在河北省。

  而且,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近来雾霾的身影又开始出现。以至于有人感叹,“咋供暖季过去了,还这么大雾呀?”

  治污技术、模式有进步,但不能推崇产业技术进步而忽视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一些东部省份在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背景下,其产业结构本应“趋轻”,但实际上仍在“趋重”。“举个例子,去年河北钢铁产量为1.64亿吨,城市空气质量能好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

  高耗能的钢铁业,以密集的方式聚积在极为狭小的空间里,无论采取哪种清洁生产和集中治污方式,均无法解决超出当地环境容量导致的污染问题。

  “除了这些年的投资问题,也与财税制度不无关系。房地产受到调控,土地财政受到了抑制;加上已经找不到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于是一些地方开始搞‘腾笼换鸟’。”该专家表示,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后,换什么“鸟”才能带来更多的财税收入,并保证当地GDP不被别的省份超越?显然,重化工业就是一只最好的“鸟”。一些省份打着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环保的旗号,又把重化工业请了回来,尽管其设备工艺往往比原来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齐建国表示,当前,治污技术、模式有了进步,但不能推崇产业技术进步而忽视产业结构调整,要知道污染的累积效应也极为严重。

  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重化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

  “2012年,由于经济发展减速,我国工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发展减缓,节能减排压力相应减轻了一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未来的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国还有10年左右才能完成工业化过程,其间对于重化工业的需求仍然较大;而且只要23年,就能度过当前的经济低谷期,到时节能减排的压力又会明显加大。

  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仍在持续增加。据《2012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显示,从1990年至2011年,我国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56%,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58%,节能减排取得明显的“单位成效”。然而,在此21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3.5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增长了3.4倍。“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未达到峰值,只有实施总量控制目标和措施,在基本完成工业化阶段后,才能促使化石能源消费总体上趋于稳定。”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表示。

  而且,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加大了西部地区的节能减排压力。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任务没有如期完成的省份,大多数集中在西部。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的《2012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三省()的电解铝总产量已接近山东、河南两省,两大产地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6.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