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专题评论】有效发挥绿色替代产品的作用
作者:郭启民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436 更新时间:2020/10/1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意见指出分阶段、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等被列入“禁限塑令”名单。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围绕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分析评估各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可操作、有实效的具体推进措施。如何有效发挥绿色替代产品的作用,在保障塑料制品市场供需平衡的同时,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禁限塑令”落地落实,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01

健全可降解塑料产品技术规范及标准体系,引导塑料产业健康发展。

按照降解机理,可降解塑料分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可堆肥塑料等。据调查,可降解塑料产品标准尚不够完备,未覆盖常见的塑料制品门类,产品质量及可降解性参差不齐,有的替代产品因性能不佳,难以受到市场青睐。

  对此,一是完善可降解塑料产品技术规范及标准。坚持安全、减量、循环的目标导向,对塑料包装袋、塑料餐具、塑料生活用品、塑料吸管、农用塑料地膜、快递包装等分类完善绿色产品标准,明确其材质、规格、性能、安全、环保等硬性规定;出台可降解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技术规范,指导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全过程的环境管理,引导塑料制品产业健康发展和新、老产品体系的平稳过渡。

二是建立绿色塑料产品使用及回收环节引导机制。开展绿色塑料产品认证,出台绿色塑料产品认证评价标准,对已认证的塑料产品粘贴绿色标志,引导消费者选用认证产品。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加强废弃塑料制品分类收集、回收和循环利用。

 

02

加大塑料产业科技创新及绿色转型升级的政策扶持。

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绿色塑料产业发展的“店小二”。在严格执行新“禁限塑令”的同时,及时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扶持塑料行业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发、生产,出实招、求实效,确保被淘汰的塑料制品禁得住,绿色替代产品能供应上。

  首先,发挥产业政策的指挥棒作用,鼓励和引导塑料产品生产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或者引进先进技术,调整生产工艺推进塑料产品绿色转型升级。聚焦产品质量、安全、可降解性、成本,加快对人体安全、对环境无公害的绿色塑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努力实现价格亲民,满足市场对绿色塑料制品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将绿色塑料产业纳入地方“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减税降费、财税补贴、金融优惠等政策,加大对市场主体开展绿色塑料产品科技攻关、规模化生产、贷款融资的支持力度,促进塑料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
  再次,健全体制机制,促进绿色塑料产业原材料、资金、人力等要素流动,畅通塑料产业上下游循环产业链。大力培育绿色塑料产业原料、产品、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培育和壮大塑料产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03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有序推进绿色替代产品推广使用。

当前,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新兴业态的发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持续上升,替代产品的推广应用存在不足,新型治理模式的培育不够,企业、公众参与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识有待加强。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统筹谋划,系统性开展塑料污染治理。

  一方面,建立塑料绿色替代产品信息资源库,主动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召开网上供需会,协助绿色替代品生产企业找订单,帮助用户单位物色供货商,加快绿色替代产品推广普及。
  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绿色供应链,提高绿色替代产品市场占有率。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的塑料包装、购物袋推行集中购销,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格流通环节禁用塑料制品的管控。引导和逐步规范物流仓储、电商快递、外卖公司、商场超市在使用上做到可循环、可折叠的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以及建立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回收体系。采取政府集中购销、专项补贴、统一分配、统一回收等方式打通可降解塑料农用地膜使用的“最后一公里”。
  

04

示范带动、协同共治,推进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

首先,在饮食业单位、电商快递及外卖公司、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重点领域开展“禁限塑”专项行动,加强绿色替代产品推广指导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龙头商户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凝聚社会共识。

其次,坚持疏堵结合,精准、协同治理塑料污染,健全市场监管、商务、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滚动排查监管盲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绿色替代产品推广和塑料污染治理。

再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送政策、送信息、送绿色产品到商户、社区、学校、农村,赢得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禁限塑令”的认同和支持,引导社会各界形成参与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动自觉。

最后,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带头,组织和带动群众主动使用环保布袋、纸袋,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包装等绿色产品,做好塑料垃圾分类,推进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