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科技报讯 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日前召开“东莞市科协2006年学术年会”。来自东莞市各镇区科协、市级学会的代表共500多人出席了会议。如此大规模、高档次的科协学术年会,这在东莞尚属首次。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科协主席冷晓明在会上作了题为《科技决定未来,创新领导潮流》的报告。
实施“科技东莞”:培育100家“两自”企业
在谈到实施“科技东莞”工程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时,冷晓明指出,东莞力争到2010年全市实现培育发展100家具有一定品牌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两自”企业,培育发展10家品牌知名度高、技术优势明显、经济规模大、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科技企业;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2%;全市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超过5家,行业技术创新平台超过10家,省级以下企业研发机构超过30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超过100家;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增长20%,到2010年超过10000件,主导产业主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达到80%;全市各行业、各领域积极应用科技提高生活质量、生产水平、生态环境,信息化综合指数力争达到75%;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以上,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体系,到2010年人才总量占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13%,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重达到2.5%,本科学历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重达到27%。
冷晓明强调,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东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外商云集、经济发达、科技活力强、创新成果多、发展潜力大,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东莞科协如何在新形势下紧跟东莞经济发展形势,融入“科技东莞”工程,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已是摆在全体科协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做好“三个服务:牵手40多个科技团体”
据悉,近年来东莞市科协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三个服务”工作,通过健全科协网络,不断完善科协组织的工作职能,目前已建立镇区科协32个,市级学会(研究会)45个,企业科协组织36家,共有学会会员和基层科协会员9万多人。在本年度科协学术年会中,50多名代表发表和交流学术论文42篇。其中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主任、东莞理工学院教授刘治猛所演讲的《落实各项措施,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学术论文,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为推进和改善东莞清洁生产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方法。
冷晓明对科协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他说,哪里的科技人才多,哪里的科技含量高,哪里的发展潜力大,科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科协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与全市各科技学术团体紧密合作,把科普工作开展到社区、镇区和集市。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创新活动形式、创新文化氛围,为促进东莞的科技进步和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链接
首创“科技周末”
近年来,东莞市科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推动“科技东莞”的建设。今年5月,东莞市科协与东莞市科技局联合创办“科技周末”活动。以研讨会、专题报告会、茶话会的形式,围绕与东莞科技经济的相关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讨论、座谈,寻找应对策略和办法。
启动以来,已举办了建筑节能研究会、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发展攻略、东莞市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学术论坛、东莞市电镀行业清洁生产研究会、东莞市“两自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讨会等活动16场次。通过开展“科技周末”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自主创新,优化了城市人文环境,推动了科技东莞工程的实施和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