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气候变化等通过宣言,胡锦涛提出四项建议各国务实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据新华社澳大利亚悉尼9月8日电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8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当天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大家庭建设,共创可持续未来”,主要讨论气候变化和清洁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议题。第一阶段会议主要讨论气候变化等议题,各成员领导人先后发言。胡锦涛在发言中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了中国政府的主张和建议。
胡锦涛指出,近来,气候变化引起亚太地区各国普遍关注。气候变化事关亚太地区的发展,事关亚太地区全体人民的福祉。我们应该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尊重历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务实合作,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此,胡锦涛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坚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联手应对。发达国家应该正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高的现实,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并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减排。
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清洁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发达国家应该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承诺,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应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第三,坚持公约主导地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应该维护公约及其议定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机制和主渠道地位,将公约确定的原则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原则。
第四,坚持科技创新。
胡锦涛提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胡锦涛表示欢迎亚太地区各成员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各成员领导人对倡议普遍表示支持。
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宣言》。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领导人认为,经济增长、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相互关联,是亚太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致力于确保本地区的能源供应,同时积极应对环境挑战。我们重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所做的承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需要反映各成员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同,反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行动能力的差异。宣言提出努力实现一个意向性的亚太地区长期能效目标,即到2030年将亚太地区能源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至少降低25%;决定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加强森林领域能力建设和信息交流。
会议开始前,与会各成员领导人身穿澳大利亚特色服装集体合影。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这一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从1993年开始,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在各成员轮流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