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
深圳循环经济大步前行渐入佳境
深圳循环经济大步前行渐入佳境
作者:吴德群    文章来源:益邦投资    点击数:495    更新时间:2007/10/10

  空气更加清新了,天空更加蔚蓝了。昨日,记者到深圳南山月亮湾采访时,家住月亮湾花园的居民胡先生说,一直困扰南头半岛的粉尘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正值秋天,南海潮起潮涌,深圳一城清新,满眼蔚蓝。
  原来,作为深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南山热电油改气,完成改造并投产一期两台发电机组,二氧化硫与粉尘等污染物的零排放指日可待,电厂余热通过移动供热方式实现了有效循环利用,利用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80%。
  南山热电项目只是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和侧面。市发改局循环经济处处长蔡羽表示,与自主创新战略一脉相承,深圳在经济发展的快速道上,勇敢地由速度深圳转向效益深圳,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为科学发展这一主脉增添了崭新的、也是更重要的一翼。
  在深圳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过程中,GDP绿色正在加重。上半年,深圳单位GDP能耗在去年低于全国均值一半的基础上,继续稳步下降;水耗从去年上半年的31.5立方米降至28.9立方米
  正视现实,主动谋求发展模式转变
  过去20多年,深圳以年均28%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奇迹,从一个边陲小镇一跃成为现代化大都市。
  速度给了深圳许多荣耀,也带来了不堪重负的尴尬和现实。如果继续走拼资源、拼规模、拼消耗的老路,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推算,深圳GDP要达到1万亿,需占用全市土地面积的90%,耗用3倍于目前的水电和环境资源。
  外延式发展已快走到了极限。深圳决策层意识到,土地、空间有限,能源、水资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传统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为继。
  告别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迫在眉睫。面对有形资源的紧约束,深圳主动求变。
  20063月,在全国两会上,市委书记李鸿忠提出,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发展模式真转真变的两大抓手,是深圳破解紧约束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落脚点,是深圳下一步发展的生死之路、命运之途;要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甚至不惜发展速度暂时降下来。发展循环经济,深圳需要在发展理念、法制、政策、体制机制、产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
  事实上,深圳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工商业节能潜力高达20%-30%,如果建筑节能达到50%的水平,就可减少电网负荷15%。同时,从全国范围看,工业品生产中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
  对发展循环经济,市长许宗衡的话掷地有声:循环经济发展得好不好,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模式真转真变的重要标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高不高,是衡量效益深圳建设水平和国际化城市形象的重要标杆;循环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发展循环经济的能力强不强,是考问政府及各级领导、各区、各部门行政执行力的一块试金石。
  思路愈发清晰起来,发展循环经济成了一座城市的共识。去年,市委、市政府两度召开全市性的工作会议,就发展循环经济进行全面部署,提出要努力将深圳打造成绿色循环之都。
  政策引路,循环经济实现四大突破
  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深圳市民对节水的认知率已从两年前的35%升至70%左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污染治理指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工业三废两余(废气、废水、废渣与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率,在去年末71.5%、91.5%、92%、65%的基础上,上半年齐齐稳步提高;万元GDP水耗继续保持全国最好水平。
  看着喜人的数据,市长许宗衡满怀信心地说,深圳已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四大突破: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突破,营造出良好环境;废物循环利用等领域自主创新的突破,激发出内在技术动力;各类示范项目建设的突破,形成了先导效应;宣传教育的突破,营造出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开局,得益于深圳近年来不断的努力,尤其是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为高速行驶的深圳经济列车铺上一条更为稳健的绿色轨道
  深圳是全国率先发布发展循环经济地方性法规的城市。去年316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确立了绩效考核、中长期规划、政府采购、政策扶持等10多个重要制度。
  此前,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推动节能工作实施方案》、《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清洁生产实施意见》等规章和文件,对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清洁生产都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
  立法定规,让发展循环经济有了高压线的保障。同时,深圳还制订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连接线
  去年523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公布《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和《深圳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20062008年)》,描绘了未来几年循环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今年初,市委出台的一号文件,要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建设;几个月前,《深圳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政府部门紧密配合,一项项扶持政策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市发改局草拟《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库,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市贸工局、国土局制订《产业用地标准》,从土地源头抬高进入门槛;市财政局提出编制绿色产品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市环保局规定,对企业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污染防治项目优先考虑专项资金安排;市科信局把循环经济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部分,给予各项政策支持。
  深圳产业导向的风向标,亦明显指向循环经济,政策杠杆作用不断显现。在深圳最新推出的产业导向目录草案中,452个鼓励类项目中,有89个是循环经济项目。近5年,市贸工局完成节能贴息1391万元,带动5.3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循环经济项目。
  齐心协力,车轮带动生态经济起锚
  南玻集团通过节能改造,每年节省用油成本2000多万元;深圳欣旺达电子公司建立清洁生产机制,仅成功研制碳带回卷设备一项,就使碳带成本节省23……
  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扶持下,一大批企业尝到了甜头。更重要的是,循环经济使深圳GDP快车开上了科学发展的全新轨道。企业作为这列快车上的车轮,在政策、法规、舆论等动力的牵引下,已经顺畅转了起来,并爆发出强劲的内在动力。
  深圳组织数十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已有20多家通过省级审核验收。全市上百家企业参与鹏城减废行动50家企业实现了减废目标。全市137家重点用能单位,已有60多家建立了节能管理制度,部分企业实现了节能15%的目标。同时,市政府启动37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其先导效应正在形成。
  事实上,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身就是一种生态经济模式。目前,深圳在构建这一模式方面已先行一步,循环经济成为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路径。
  深圳唯一全国优秀清洁生产企业竞华公司,从屡吃环保罚单变成清洁生产典范,去年节水32万吨、节电300万度,减少固体废物297吨,产生总效益502万元。金威公司投资超千万元实施中水回用、洗瓶机废碱液及冲洗水回收、污水处理好氧曝气自控改造、空压机变频改造等10余项改造,提升了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仅空压机变频改造每年就节电30万度,包装车间冷凝水回收利用每年节水1.2万吨。理光深圳公司通过改善包装箱,每年节约资金2617多万元,减少废弃物约5000吨。
  一个个高效的车轮,推动着深圳经济又好又快地良性发展,经济效益不断向好,绿色GDP分量明显增加,培育出一片片高产田。去年,深圳万元GDP能耗为0.576吨标准煤,较2005年下降2.81%,是全省平均0.771吨的74.7%,是全国平均1.206吨的47.76%。同期,深圳万元工业产值的能耗下降3.04%。
  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开局精彩,值得期待。市社科院专家指出,率先变轨起跑的深圳,在新轨道上稳步加速“GDP快车,加速打造绿色循环之都,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诠释着GDP增长方式崭新的变化。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