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
去年1231污染项目入莞遭拒
去年1231污染项目入莞遭拒
制砖采石行业整体退出东莞
作者:钟燕    文章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数:395    更新时间:2008/1/8

2007年,我市共拒批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宜等污染项目1231项。在这些污染项目中,重污染项目有56项。记者昨日从市环保局获悉,拒批这些污染项目,使我市每年控制了化学需氧量增量860吨、二氧化硫增量480吨,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的势头得到有力控制。

拒批不符条件污染项目1231

  “在2007年,我们严控新增污染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环保部门制订了“三个不批”措施,即采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不批;位于东江上中游地区、石马河、寒溪河、东引运河流域的重污染项目不批;已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不批。

  据统计,去年我市共拒批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宜等污染项目1231项,其中重污染项目56项,共控制化学需氧量增量860/年、二氧化硫增量480/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的势头得到有力控制。

  此外,环保部门还实行了区域限批制度,根据各镇街“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求,对没有环境容量的镇街不再批准新建污染项目。只能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削减排污总量,腾出环境容量后,才可以新上项目,确保区域排污总量不增加。

  对新建项目,如锅炉、热电联产等项目,要求燃煤控制含硫率在0.8%以下,燃油控制含硫率在1%以下,并严格要求配套建设脱硫设施。

制砖采石行业整体清退

  去年,我市拆除了全市现存所有红砖厂,全面实现了制砖、采石行业的整体退出。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自2000年提出对全市254间砖厂、189家采石场按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关闭的原则进行整治。至目前,共投入8250万元,关闭砖厂206家、采石场189家。

  这是继全面清退水泥厂之后,我市淘汰落后产能的又一大举措。据介绍,至目前,市财政共投入3.14亿元,关闭拆除水泥厂43家,改建为粉磨站4家,保留熟料粉磨厂1家,实现水泥行业的整体退出。通过整治,年均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92万吨、粉尘排放量5119吨。

506宗污染项目被“喊停”

  “去年,我们共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651份,停止污染项目(生产工序)506宗,行政罚款入库数2018万元,比上年增长63%。”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这些被罚企业中,处以10万元以上最高行政处罚企业32家次,是上年的8倍。

  此外,环保部门还建立追缴排污费制度,坚决纠正“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现象,全年共追缴企业偷排、直排的排污费259万元。

  据该负责人介绍,2007年,环保部门累计组织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2574人次,检查企业11206家次,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6%50.5%。对私设重污染生产线和偷排、直排等严重影响环境行为,一律给予10万元行政处罚。

  “推进监管减排,最根本的方式还是要建立起一套能够制约企业实现自觉治污、自觉承担社会环境责任的长效管理机制。”该负责人说,市政府已印发实施了《关于全面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明确在今后一段时期,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其中,企业环境信用管理制度从去年71日起正式试行,按照分步实施原则,利用1-2年时间,覆盖全市所有排污企业,促使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推动企业自觉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另外,通过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网上公告,纳入信用评价体系,由发改、经贸、工商、外经贸、海关、银行等部门信息共享,共同进行严格管理。至目前,共对32家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公告,提高对违法企业的震慑力。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