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保局将全面启动环保限批政策,只要是建于运河上游的水污染企业项目,市环保局一律不批。记者昨日从市环保局获悉,为从源头上整治运河,市环保局不再批准位于运河上游的水污染企业。
运河上游不批水污染项目
运河全长103公里,伴东江而行,是保护东江水源的一道防护盾牌。为保护东江,东莞运河接纳了流域内占东莞排污总量70%以上的污水,以及深圳观澜河、惠州潼湖河约50万吨的污水。此外,河涌底泥的二次污染,水体流动性不强,导致运河水体发黑发臭,水质为劣五类。
“运河的治理应该着眼于源头治理,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控制好新增污染源。”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环保部门正在着手制订排污总量控制、区域限批、产业限批的政策措施。环保部门将采取区域限批措施,凡在运河上游新建的污染企业,不管投资额多大,只要有水污染的项目就一概不批。
污染企业全部“入园”
对于现有的污染企业将做何处理?该负责人表示,环保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建设环保产业园,对污染企业的配套生产车间将纳入园区进行集中建设、集中管理、集中治污。
据了解,环保部门着手规划9大环保产业园,分别在麻涌、长安、洪梅、中堂、虎门、沙田、望牛墩、大朗、常平9个镇,在整合现有区域重污染企业的基础上,承接全市重污染企业配套生产工序的搬迁以及新建的配套污染生产工序。环保园区内建有生产废水集中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以及集中供气等设施,各个生产车间的污水收集后实行统一集中处理。
麻涌环保园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目前,麻涌环保园区已通过省环保局审批,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其他8个将在年内完成审批。该负责人说:“全市污染企业的污染生产工序将全部进入环保园区。”
□相关新闻
新华社曝光深圳观澜河、东莞石马河严重污染情况
“乌龙江”治理耗资数亿 迄今无明显改观
“乌龙江”是百姓对深圳境内的观澜河、东莞境内的石马河的戏称。两河上下相连,贯通已废弃的东江供水渠道,再接东莞运河,最后流入珠江口,绵延逾百公里,堪称珠三角“污染奇观”。
“没想到在珠三角这么发达的地区,还有污染这么严重的河流。这种河流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力军今年1月在东莞检查污染物减排工作时,对又黑又臭的观澜河感到极为震惊。
几年前,深圳、东莞有关部门已启动治理措施,耗资数亿元,但迄今没有明显改观。为什么治理进程如此缓慢,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记者沿着“乌龙江”进行了为期数天的实地考察。
治理多年难见成效
在深圳市宝安区观澜大道附近,记者见到了曾被深圳人称作“母亲河”的观澜河。河水呈深黑色,散发出刺鼻臭味,有的河段还裸露出布满黑色淤泥的河床。
记者沿河来到东莞的石马河,这里污染的状况同样触目惊心。在东莞塘厦镇石马河的截流处,记者看到,巨大的黑色污流卷裹着污物、泛着油光奔涌而出,散发出阵阵恶臭。十年前在樟木头镇沿岸建起的高档住宅小区房价直线下跌。
深圳和东莞环保、水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观澜河、石马河的污染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他们下了很大工夫进行治理,耗资数亿元,但是,河流污染状况仍无明显改观。
两座发达城市为何治不好一条河
两座发达城市耗资数亿元为何治理不好一条河?从事河流治理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几大治理难题。
其一,治理起步晚,河流治污普遍面临着历史欠账多的难题。如深圳市宝安区共有88条河流,总长456公里,目前整治过的仅有141公里,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河流未采取任何治理措施。
其二,缺乏系统措施,分段治理效果差。东莞市环保局塘厦分局副局长李智波说,东莞市环保部门每年都对辖区内的石马河进行治理,但上游观澜河的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石马河,因此石马河水质难有明显改观。
其三,河流治理未纳入城市规划,遭遇重重阻力。早期的城市规划里偏重于路网规划,较少考虑水网的规划,沿河两岸没有预留、控制出足够的河流综合治理用地,不仅河流综合治理必须配套的截排污管道、巡河道、绿化带等设施无法实施,更为严重的是连许多天然河道的行洪断面也被非法侵占,致使现在进行河流综合治理时阻力重重。
与此同时,进行河流治理需要与规划、国土、环保、发改委等部门以及不同业主进行沟通、协调,审批周期长,一个项目200天左右才能审批下来,最快也得3个月。从提交项目建议书到项目动工,至少要花一年时间。有的业主不肯拆迁,河流治理的工期被一再延误。
水污染治理亟待“统筹规划”
东莞市环保局局长袁绍东指出,珠江三角洲同流域河流治污关键在于实施全面覆盖、同步实施的“统筹规划”。目前各地各管一段、分期进行的传统模式,各自为政,治理周期长、成本高、效果差。同流域各地政府应加强区域协作,整体治理,共同维护,从上游到下游形成目标一致、步骤统一的治理格局。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周永章认为,水污染治理需要采取综合的流域管理方法来解决,但行政边界形成的不同利益主体使跨行政边界的协调行动难以实施。必须有统一的协调部门,对珠三角水污染治理合作进行有效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