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2月15日电(记者詹奕嘉) “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珠三角的温室效应异常强烈”。广东省政协委员陈利浩在政协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议,为了缓解温室效应的影响,广东应在全国率先发展“低碳经济”,走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
据陈利浩介绍,近年来,为了应对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力求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双管齐下,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陈利浩认为,广东发展低碳经济很有必要,因为整个大珠三角地区2005年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已超过1亿吨碳当量,“在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双重作用下,珠三角灾害性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以往罕见的雷暴、冰雹和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如今时有出现,秋冬干旱加剧,甚至出现秋冬春连旱”。
陈利浩说,率先发展“低碳经济”还可以带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低碳经济”能够在产业层面吸引国内外的技术、人才、产业和资金,逐步形成聚集效应,同时也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最终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的目的。
陈利浩建议,广东应改革政绩考核体系,尝试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将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生态损失和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的生态效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以促进新型发展模式的确立。陈利浩还建议:全面推广清洁发展机制,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将排污收费制度推广到碳排放领域;大规模种植绿肥和推广农村沼气工程等。
陈利浩说,由于目前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还没有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今后需要加强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驱动因素的科学研究,“同时应该整合粤港澳三地的科研力量,成立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协同研究机构,共享相关基础数据与成果,为政府、公众、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咨询与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