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6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95.8%,全年灰霾天数也比上年减少65天。颇具戏剧性的是,省环保局昨日发布的2008年广东省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东莞去年酸雨频率超过50%,“跌回”重酸雨城市行列。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表示感到很纳闷,个中原因确实很费解。
东莞的雨到底有多“酸”?
在经历2005年“最酸”城市、2006年“重酸雨区”后,东莞在2007年成功摘掉了“重酸雨区”的帽子,但东莞2008年再次进入“重酸雨区”行列。
2008年广东省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去年全省城市降水酸度较强,PH均值为4.88,酸雨频率为48.5%,酸雨污染依然严重。其中,东莞与广州、深圳、佛山等9个城市均属于重酸雨区(PH<4.5,4.5≦PH<5.0且酸雨频率>50%)。
可以看到,东莞在“重酸雨区”的队伍中是在不断前后徘徊,对此,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东莞虽然重回“重酸雨区”行列,但情况在珠三角九市还算比较好的。对比起佛山、广州等地,东莞的这一数值已算不错。
汽车尾气或是主因
“我们也很纳闷,脱硫都脱了很多,怎么又‘酸’了呢?”当问及东莞为何重新步入“重酸雨区”时,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摇头无奈表示,个中原因确实很费解。
2005年,东莞是全省“最酸”的城市;2006年,虽然酸雨的情况有所缓解,但东莞仍然在重酸雨区之列。当时造成酸雨的最大因素是虎门沙角电厂群排放的二氧化硫。随着该电厂的脱硫,东莞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也于去年脱离了“重酸雨区”。
对于今年东莞重新步入“重酸雨区”,上述负责人表示,酸雨是一种流动性、复合型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燃煤和高排放车辆的尾气造成的。但随着电厂的脱硫,现在高排放车辆的尾气应该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市有13000多辆公交车,116000多辆货运车,这些都是高排放的车辆。”该负责人说,一辆高排放的车排放的尾气相当于7到10辆私家车的排放量。因此,环保部门对全市的货运、客运车辆要求强制检测,检测时间由一年一次缩短为半年一次。
这位负责人表示,加油站、油罐、油库这些地方容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一受到太阳照射就分解,对空气也是一种污染。根据计划,油站、加油车的治理将在今年完成,油罐车的整治明年完成,将散逸的油气用技术手段收集起来,重新利用,“届时市民在加油站内很难闻到臭味。”
此外,对于工业污染,这位负责人表示环保局年内将对10吨以上的锅炉进行整治,涉及150多家企业,“考虑到企业困难,这一工作可以放缓,但环保局还是希望能够年内达成这一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