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年“创模”,东莞市民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
东莞日报 郑家雄/图
25日,由省环保局副局长王子葵率领的“省环保局东莞创模预验收组”正式进驻我市,开始对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进行预验收。在5月25日至27日的3天时间里,预验收组将从现场检查、资料审核、公众对城市环保满意率调查三方面对我市创模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验收。
市领导李毓全、王道平、吕兢、李小梅、梁国英、林明枢等出席了预验收工作汇报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创模领导小组组长李毓全主持会议。副市长、市创模领导小组副组长梁国英代表市政府作了“创模”工作汇报。
王子葵指出:自2002年开始,东莞着手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8年来,做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省委、省政府对“创模”工作非常重视,下一步还准备将“珠三角”9个城市申报为“环保模范城市群”。
东莞“创模”举措四年多累计环境投入368亿
环保规划先行。全市以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为出发点,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规划,环保基础设施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
资金安排优先。全市环保项目投资指数每年都保持在3%以上。2005年以来,全市环境建设投入达368亿元,其中环境综合治理投入达166亿元,占66.4%。
重点项目优先。全市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呈现三个特点:
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效,水污染防治建设的财政投入累计达112亿元。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3座,在建的15座今年底将全部竣工,届时全市污水处理率可达78.9%。年底可基本完成截污主干管网,形成日处理250.5万吨的污水二级处理规模,有望成为全国首个污水处理设施城乡全覆盖的城市。
全市狠抓“五有新村”建设,实现每村有1座无害化公厕、1座无害化垃圾转运站,目前,2371座垃圾转运站遍布城乡。建成3座固废处理厂,建成日处理规模20吨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日处理生活垃圾2800吨,市区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100%。
全市强制实施10蒸吨/时以上锅炉的脱硫除尘配套工程。沙角电厂群10台机组的脱硫设施,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11万吨。6000多家企业的油改气工程顺利完成。用财政补贴推行汽车油改气工程与城乡治摩,对90多万辆机动车实行尾气达标排放强制检测,处理近40万辆摩托车,实现城乡主要街道禁行摩托车。居民气化率达100%,成为珠三角第一个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的城市。
九管齐下整治全市环保难点
自2002年至今,我市先后对采石场等七个行业进行了重点整治。
投入1亿余元,关闭全市189个采石场、218家制砖厂,每年减少7万余吨二氧化硫和1万余吨粉尘。
补贴3.5亿元,关闭全市47家、70条水泥立窑生产线,每年减少1.9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和5119吨粉尘排放量。
对禁止养殖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全面清拆。
分类整治全市电镀、漂染、造纸、制革、洗水、印花等六大行业企业,共关闭小型燃油发电厂8家和“四纯两小”企业153家。
对年产量5万吨以下的小造纸厂实施关闭,并完成125家造纸企业整治。保留的95家造纸企业废水回用率基本达到80%以上。
对全市489家企业的黑烟囱进行全面整治,冒黑烟企业予以强制拆除。
对电子、家具、制鞋、化工、涂漆、建材、五金等行业强化监管,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对市域内的储油库、加油站及油罐车开展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减少挥发性有机物产生。
从2006年开始,分批分类推进摩托车治理,处理近40万辆摩托车,实现市区范围内全面禁止行驶摩托车。
整治零散工业废水。规划建设9个环保专业基地,对污染企业实行集中治污、集中管理。
近三年拒批污染项目2018宗
2006年,东莞被选定为广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随后,我市成立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和7项配套实施细则,并设立了东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经费。
从2006年起,东莞设立了产业技术进步资金,每年安排资金6000万元以上用于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
与此同时,加强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指导,编制完成志诚冠军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实施方案,并加紧组织落实。大力开展“双千节能行动”,参与考核的47家重点耗能企业平均每年节省标准煤12.8万吨。
严格环境准入,引进优质项目。一方面,实施“三个不批”和“区域限批”审批制度。近3年来,全市共拒批污染项目2018宗。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科技东莞”、“创业东莞”工程,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引进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益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行业项目,以增量调整优化存量。
成绩单
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95.8%二氧化碳排放4年削减率达45%
优良天数占95.8%
“重在过程,造福百姓”,8年“创模”,广大市民从中得到实惠:
2008年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6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95.8%,热岛效应明显缓解。
全市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达标率保持在100%。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市区主要交通干线的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7.9分贝,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5.7分贝,达到二类区昼间标准。
二氧化碳排放4年削减率达45%
2008年东莞呈现出经济总量上升、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的科学发展态势。
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70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24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4%。而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20万吨下降到目前的10.93万吨,削减率达45%;全市COD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13.5万吨下降到目前的11.74万吨,削减率达13%。
公告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于2009年5月25日-5月27日对东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进行预验收。在预验收期间,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就东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相关事宜接受群众监督,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投诉电话:12369;2339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