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
从新型工业化到工业循环 生态青白江探索低碳经济
从新型工业化到工业循环 生态青白江探索低碳经济
作者:邓宇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数:335    更新时间:2009/9/28

发展工业是否一定要伴随着乌烟瘴气?一个地方要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为代表的国家、省、市专家同时将目光投向了青白江——作为成都市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该区却在生态建设上投入了最大的精力,不仅在最短的时间内摘下了污染的帽子,成为全省首批环境保护模范区,还取得了2008GDP增速全成都第一、财政收入连续两年翻番的辉煌成绩。
  从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循环经济到探索低碳经济,青白江一步一步的探索令人鼓舞,也为工业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和谐宜居并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路径一:推进新型工业打造现代产业城
  核心提示:青白江区委、区政府一直坚持生态立区,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
  2008年初,《关于推进青白江区新型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成都市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是全市第一个关于新型工业化的意见,提出当年该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的目标。
  牺牲环境谋求经济发展是本末倒置,即使经济上去了,也是一座死城。其实早在2005年初,青白江区委书记孙建成便提出了这样的观念,从那时起,打造生态工业高地成为了青白江发展的不二法门。
  细心的市民很快发现了区委、区政府对产业结构的转变:全区产业定位由冶金、化工、机械、建材调整为冶金、建材、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同时,对新引进项目严把投资立项审批(包括核准、备案)关、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节能减排评估关,严格控制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新项目进入。引导中小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淘汰高耗能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同时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对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18户重点用能单位进行重点节能管理监督。
  在工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青白江全区的产业结构也在悄然转变。2006年以来,这个曾经将工业作为发展唯一增长点的地方,将依托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和成都青白江散货物流园区,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生产型服务业,积极推动商贸流通、房地产及休闲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的提档升级,全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构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路径二:发展循环经济创建国家级生态区
  核心提示:为了切实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青白江区在成都第一个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业废水循环使用率达到5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再生资源回收率提高10%以上,各种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10%以上等指标,在提高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932日,青白江区内最大的企业——攀成钢公司总投资4500万元的105㎡烧结烟气脱硫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年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500吨左右,年消减烟尘排放200余吨。烟气经过处理后,烟尘浓度小
  生态城市
  于5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小于100毫克/立方米。而且,脱硫副产品加工为硫酸铵,可以作为肥料外销,达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的。
  这就是青白江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成功范例。2005年以来,该区制定了全区重点工业企业和主要污染物节能减排目标及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针对环境污染的源头,区上引导攀成钢公司相继投入资金近3亿元,逐步建成工业废水闭路循环、工业固体废弃物闭路循环、煤气闭路循环和蒸汽余热闭路循环等四大闭路循环系统,全市最大的工业企业不可想象地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路径三:降低碳基能耗建设低碳经济区
  核心提示:今年5月初,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致信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提出了成都市应努力将青白江区建成有示范意义的低碳发展区。按照李春城的批示要求,市、区两级立即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正式拉开了青白江区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序幕。
  在耗时两个月完成的《成都市青白江区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初稿)》,并结合当前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成都市新能源产业规划、青白江区循环经济和生态区建设等要求,明确了青白江低碳经济建设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即单位GDP碳基能耗与2008年相比分别减少26%40%60%;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达到10家、20家、50家;建成装备制造、载货汽车及配件和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园各一个,同时在一、二、三产业内建成具有示范意义的低碳经济项目。目前,共有攀成钢煤气回收台玻余热利用19个项目作为第一批重点申报的低碳经济项目,其中包括6个节能技改项目和13个生态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86.11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9.67亿元。下一步,市、区两级还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打造低碳经济示范亮点,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低碳经济示范区。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