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入高潮,东莞也在低碳事业上开始迈步”。昨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院首席专家李意德的一席话,拉开了《东莞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碳汇技术研究》评审会序幕。该研究项目通过了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首席研究员周国逸为组长的评审专家的鉴定。
该项目在2007年立项,是我市首次计量森林系统碳汇储量。这次计量发现,东莞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吸收7.5%的工业碳排放,低于全国8%的平均水平,说明东莞的二氧化碳排放较多,迫切需要增加森林碳汇储量。
【立项背景】
碳排放量增多 降水异常现象频繁
据市统计部门统计,2008年东莞市人均碳排放为1.85吨,而林业用地面积从1994年的67742.53公顷,下降到2007年的61784公顷。“这10多年来,森林面积明显萎缩,生态功能受到影响。”该课题的研究人员在总结上这样写道。
全球排碳量也在不断增加,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在大环境和小环境下,东莞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市气象局去年11月编制了《全球气候变暖下的东莞气候变化特征》白皮书显示:东莞市年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振荡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升温更加显著。近50年的观测资料显示,东莞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每10年上升0.3℃,高于全省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气候异常造成东莞降水异常现象频繁出现。
2008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东莞遭遇了1957年以来最严重的“龙舟水”天气过程,30天总雨量达950毫米,是历史同期的近3倍,3小时雨量为219.4mm,突破了东莞市有史以来3小时最大雨量的纪录,超200年一遇。进入2000年后,东莞市灰霾天数急剧增加,到2006年达到最多,为192天。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东莞,能见度几乎都在18公里以上,而此后能见度则迅速下降,2006年平均能见度下降到9.3公里,为历年最低。
“我市在2007年立项研究该课题,希望探明东莞市森林系统有机碳储量动态及碳汇计量,分析东莞市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指出东莞森林系统碳汇潜力及提高碳汇能力发展方向,为东莞林业生态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叶永昌向记者介绍了该课题的立项背景。
【研究发现】
消化工业碳 东莞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我市林业生态领域的重大课题,由市林科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野外作业点设了近200个,整个野外作业行程5万多公里。
经调查,东莞森林总碳汇储量为1000万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储量包含了植被、凋落物、土壤碳储量。据计量,东莞森林系统碳密度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根据统计,东莞年工业碳排放为1602000吨,东莞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吸收7.5%的工业碳排放,低于全国8%的平均水平。市林科所副所长朱剑云说,由此可见,东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二氧化碳排放较多,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迫切的任务。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企业废气、汽车废气等。从研究成果来看,东莞森林系统的碳汇储量小于工业排放碳,即森林生态系统不能消化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业排放二氧化碳过多,二是森林系统的生态质量有待提高。
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苏志尧认为,森林系统碳汇储量与森林面积、质量有直接关系。珠三角各城市的森林面积都不算大。但东莞的林业建设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33.3%,森林改造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只要市政府继续投入林业建设,东莞森林总碳汇储量会逐步增加。
【提高碳汇对策】
改造1/3森林 还要发展低碳经济
“站在林业建设角度,要提高东莞森林系统碳汇储量,最直接的办法是改造森林。”市林科所研究员刘颂颂介绍说,我市有5万多公顷森林,其中约1/3有改造的空间和必要性。这1/3的森林包括丢荒的果林、已到了衰退期的人工林等。果林和已到了衰退期的人工林的生态效果较差,碳汇储量较低。因此,在不可能扩大森林面积的条件下,改造森林是提高森林系统碳汇储量最有效的办法。改造1/3森林的措施是改种碳汇储量多的乡土阔叶林等树种。
与会的林业专家说,改造丢荒或质量差的果林,涉及到果农的利益,需要市政府出台政策协调。站在林业角度,除了改造1/3森林,别无他法。
在评审会上,记者还就提高碳汇对策采访了有关专家。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首席研究员周国逸、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首席专家李意德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我国每项投资几千万元的科研项目有50多项,其中10多项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类,这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发展经济要走可持续道路,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东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如果要保护好环境,应该发展低碳经济。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苏志尧认为,东莞一方面需要继续投入林业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劝导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减少排污量。如果企业大量排放废气,会影响森林系统对大气的净化效果。
名词解释
碳汇: 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