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从能耗指标来看,全市单位GDP能耗降幅逐步收窄。从2006年到2008年,东莞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分别为4.86%、5.36%、5.11%,初步测算,2009年降幅小于5%,总体上看降幅有逐步收窄趋势。回顾“十一五”国家下达广东的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6%,在全国属于任务较轻的省份。而东莞“十一五”的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20%,是广东省任务最重的4个地市之一,由于“层层加码”,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东莞将继续被确定为重点地区,节能任务更加繁重。
挑战一:当前东莞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推进节能降耗本身就是一大挑战。东莞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拉动,而新开工项目越多,对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大。至2008年,全市有两个镇街单位GDP能耗指标不降反升,未完成市下达的进度目标任务,与新上大型重化项目过多过快有关。其次,金融危机带来负面影响。经济企稳回暖基础尚不稳固,处于低位运行,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和生产设备空耗,直接拉高产品单耗。高耗能产品的出厂价格明显下降,这意味着当企业产量增大,能耗随之增长,其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幅
度将有可能小于能耗的增长幅度。以东莞的两个重点耗能行业———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例,2009年上半年,机制纸及纸板和平板玻璃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1.3%和10.2%,但是这两个行业中重点耗能企业的现价工业总产值单耗分别增长31.7%和30%,两者发生严重背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造纸业和玻璃制造企业的产品出厂价同比明显下降。
另外,宏观调控政策会抵消部分节能成果。当前实行的扩大内需、促进投资的政策刺激了高耗能行业的增长,有些落后的生产能力可能复归,甚至出现产能扩张,进一步加大完成节能任务的压力。例如部分火力发电厂、玻璃厂都已提出新建或扩建项目的计划,这些项目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普遍较高,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乃至10倍,必将大大拉高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水平。
挑战二:从工作开展来看,一是镇街重发展轻节能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各镇街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未深刻认识,越到基层,相关的执行力越弱,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有的地方节能工作搞不好,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想法;有的地方一味把发展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作为经
济增长点、财政增收点;有的地方节能目标完不成,不是从优化存量上下功夫,而是要求上级调整节能目标,降低考核要求。同时,个别部门全局意识不强,分工协作机制得不到良好运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节能涵盖工业商贸、交通运输、建筑、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牵涉招商引资、市场准入、项目建设、日常监管、财政投入等多个环节。
挑战三:企业节能基础工作不到位,缺乏必要的资源投入。节能是一项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但不少企业忽视节能基础管理,节能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设立节能管理岗位和安排专职管理人员。企业计量、统计、考核体系不完善,导致能耗统计数据不准确,难以成为加强节能管理、改进节能工作的科学依据。更有企业习惯于粗放式经营管理,单纯依靠规模扩张追求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节能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相反认为政府的节能监管增加了企业负担,因而对节能工作不积极、不配合,乃至对政府的政策要求置若罔闻。另外,全民参与节能、支持节能的氛围远未形成。绿色消费、理性消费仍未成为一种普遍习惯,能够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还未形成,各项支持节能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博导周永章:发展循环经济重在观念提升。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试点规划看,石龙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既破又立的过程。一方面,必须突破原有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中的旧观念和旧模式;另一方面,还必须围绕这几个领域重新建立一套可实现从资源到产品到再生资源增长模式的新系统。在这一过程中,阻力在所难免。在制定规划过程中,您觉得阻力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可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予以克服呢?
周永章(以下简称“周”):主要阻力和难点应该是在观念层面,即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技术层面的主要问题则是对循环经济3R思想的把握,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还有对环境经济关键环节的识别。只有提升了认识,循环经济发展才会有基础。
记:如何评价石龙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周:目前来看,石龙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处于企业和产业内部物质循环的初级阶段,尚未进入企业间、园区间、产业间、区域间社会大循环的全面发展阶段,离建立一个系统、完整、成熟的多层次循环经济体系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众所周知,循环经济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系统工程。在推进试点的过程中,必须逐步推进这种单一封闭循环向多层次综合循环跨越。要实现这一点,关键是抓观念的提升,抓思想落实,抓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像石龙这样的工业发达地区来谈循环经济,关键环节是企业清洁生产。
记: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石龙镇的哪些先天条件是需要继续保留和深度挖掘的,特别是在产业布局方面,其未来产业发展思路如何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保持一致?
周:石龙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做得最好的一点是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如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和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都是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效果很好。清洁生产强调“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十分有利于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石龙发展循环经济的另一亮点是在工业产业园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目前,石龙信息产业园是经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编制有《东莞市石龙信息产业园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
记:根据规划,未来石龙将从企业、园区、产业和社区等四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这四个层面彼此关系如何把握,哪一个是核心主导?
周:四个层面都很重要,它们相互结合。但对工业发达地区来说,在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让工业园区按循环经济思想进行建设是最为重要的,这二者就是它们的核心主导。
记:石龙镇发展循环经济,既有其作为“东莞制造”的样本意义,又有因其自身特点而生的特殊意义。那么,其特殊之处在哪里,而其对于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本意义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周:石龙的意义在于它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前珠三角发展被人称为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典型。但石龙对企业清洁生产的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发展模式的大转变,具有十分积极的示范意义。石龙镇经济和科技信息局副局长张煜培:节能降耗是个技术工作
本月,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首次镇街年度节能考核结果。根据公告,松山湖、石龙、厚街3个镇和园区去年超额完成节能目标,为了进一步了解石龙镇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记者采访了石龙镇经济和科技信息局副局长张煜培(以下简称“张”)。
记者:作为试点镇之一,石龙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首先,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节能降耗的工作部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同时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比如,去年石龙镇万元GDP能耗为0.42吨标准煤,同比降低5.83%,圆满完成市里下达的年均下降5.59%的目标。
另外,在进度目标完成情况上,以2005年万元GDP能耗为基准,至2009年,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了31.79%,完成“十一五”进度目标比例133.04%。
记者:在节能降耗方面,石龙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镇街借鉴?
张:石龙镇是东莞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镇街,为此石龙十分重视,为推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节能降耗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近期以来,我们就节能降耗开展全社会动员活动,让大家都参与到节能降耗工作当中,并通过完善各职能部门业务网络,将单位、企业和村、社区纳入业务范围,把工作覆盖到全镇。目前,石龙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效低耗能产业,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2009年,石龙镇在分析前期节能降耗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了《石龙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并配套出台了《石龙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实施办法(试行)》,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为节能降耗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
记者:每年石龙政府都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奖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些对推广节能降耗有多大推动作用?
张:节能降耗工作是个技术工作,同时也是面的工作,涉及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还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方面,石龙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目的是通过该专项资金投入产生放大效应,鼓励企业和社会各层面积极参与节能降耗工作。
记者:企业在推广节能降耗时,政府是如何实施监管?
张:提交能源利用状况调查表是手段之一。一直以来,我们都严格要求重点耗能企业依时提交能源利用状况调查表,2009年全镇能源利用状况调查表的提交率为100%对未能完成节能目标的企业,我们则要求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另外,为提高辖区内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我们还针对不同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培训,建力求从技术进步、员工素质、企业制度等各方面保障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实施。
记者:下阶段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张:下阶段,我们希望通过树立示范,进一步鼓励大家节能降耗。因此,我们打算选定家企业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积极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并围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技术创新,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
产品结构。
同时,还通过推动3-4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尤其推进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使之成为节能降耗标杆企业,并组织1-2个小区申报“绿色小区”,成为节能降耗工作服务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