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
东莞有四大水危机
东莞有四大水危机
作者:段思午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点击数:305    更新时间:2011/6/20

时间:2011-06-17 08:42:4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段思午

  水环境治理等问题,都是当前水危机的组成部分。图为同沙水库由于污染严重,其供水功能已丧失。苏仕日 摄

  南方日报讯 在昨天的水务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市水务局局长张国平说,水源性缺水、水质性污染,以及城镇内涝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东莞的基本水情、严峻现实。

  四方面凸现水危机

  张国平说,东莞水危机体现在四个方面: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供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水环境治理工作任重道远、城市内涝问题日渐凸显。

  东莞供水水源严重依赖东江,而东江目前开发利用率已接近40%的开发利用极限。2010年,东莞需水总量达21.1亿立方米,据预测,2020年需水量将提升至25.3亿立方米。这些数据均已经超过东江分水方案中给东莞的极限水量。

  在供水安全上,东江东莞段水质并不是全年时间都可以达到III类地表水的,即是说,有部分时间还不能作为饮用水水源。东江水质从上游往下游逐渐恶化,枯水期好过丰水期,桥头太园泵站以上水质全年基本达到地表水III类。而东江东莞段水质变差的主因还是东莞自身污染所致。作为备用水源的9大水库水质也存在部分指标超标问题。村级水厂出厂水质不高,市镇非主干管网腐蚀较大,浊度、色度有超标现象。二次供水水质安全风险较高。

  目 前 市 区 污 水 处 理 率 为83.88%,全市污水处理率为77.3%,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还非常艰巨。由于排污量的增加,东莞境内水生态环境质量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善。

  城市内涝问题日渐凸显。2010年,东莞基本完成三批次共395宗的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较为完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镇排水系统已难以满足发展的要求,导致内涝灾情频发,且损失远高于其他灾害。市区内涝问题已经连续3年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中,但内涝问题依然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石马河调污减少东江水污染

  张国平说,除了加快推进供水一张网外,截污治污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城市内涝整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未来水务部门的主要任务。

  昨天的会议透露,石马河调污工程已被列为水务部门三大工程之一。水务部门计划修复石马河上游沿线水闸(包括旗岭、马滩、塘厦、竹塘、沙岭水闸),调蓄来水,错峰排放。并建议省水利厅将拟建在潼湖东岸涌的排站改建在桥头陈屋边水闸附近,在洪水来临前,利用泵站腾空潼湖库容来滞污。石马河橡胶坝将改为拦河水闸,使闸前水位提高7米以上,并改善箱涵,显著增强调污能力,有效地将洪水前期的污水调入东引运河。同时提高闸前的滞污量,并可以将石马河上游污水通过陈屋排站调入潼湖滞污。东引运河将开展疏浚,改善过流条件,增大过流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石马河对东江的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城市内涝方面,水务部门将在全面摸查和评估现有内涝区域及其排涝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市区排水专项规划修编及启动各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排涝薄弱区域的技术升级改造,充分发挥现有排涝工程效益。对排涝标准低、排涝能力严重不足的区域,辅以工程措施,提高排涝能力。同时分期分批推进内河涌、排水主干网、内涝节点整治工作,加快完成市区主要内河涌河道整治,完善排涝设施,健全排水体系,基本解决市区内涝问题。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