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
一条跨界河流的忧伤
一条跨界河流的忧伤
作者:唐毅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384    更新时间:2011/6/22

    从当年的丰盈碧波到如今的褐色浅水,从源头的清清活水到深惠交界的褐水,坪山河折射的是地方以往片面追求GDP冲动之痛。龙岗区“五年清河,五年河清”的畅想已经勾出并付诸实践,但隐患仍在;深惠治河梦在何方?

  “不管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咱们要把这个问题兑现掉。这算是这次现场会的一个重要成果。”4月上旬的珠三角东莞现场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如此表示。

  要“兑现”的这个问题,便是“跨界河流”的治污。

  发端于梧桐山脉三洲田北麓的坪山河,因流经坪山街道而得名,后进入惠州市惠阳区,境内干流长16.2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44.65平方公里,属淡水河上游。

  这是深圳全市4条跨市边界河流之一。

  从当年的丰盈碧波到如今的褐色浅水,从碧岭源头的清清活水到深惠交界的被处理过的褐色水,坪山河的变迁让数以万计的人们不禁感喟,折射的则是经济迅猛发展、地方以往片面追求GDP冲动之痛。

  前不久的珠三角现场会,联合治污问题成为关键一点:在惠州,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要求深莞惠三市联手治污,并定下时间表;在东莞,深莞惠联合治理跨界河流污染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如果完不成任务,不用书记、省长动手,我们自己先打自己!”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言之凿凿。

  为此,本报记者近日踏访坪山河,沿途采访这条河流的变迁和生态,不少当地居民目测,近两年该河水质状况开始好转;而我们的观点则是,虽然龙岗全区“五年清河,五年河清”的畅想已经勾出并付诸实践,但隐患仍在、困难重重,稍不注意即有反复。

  当《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在落实《纲要》的背景下,联合治污箭已上弦,坪山河的忧伤何日不再?

过去的光景不再有

  “以前可以游泳啊,两边都是农田和村庄,夏天小孩子放学回来就去河里游泳,水清的可以见底,现在谁敢下去游啊?以前河里的鱼是可以吃的,现在没人敢吃。”

  “昨天走路经过坪山河,看到的场景,简直令人悲痛,其实不应该叫坪山河,应该叫坪山死水河。当天下午应该五点左右,一条河都是墨黑色的,让人觉得恶心和心痛,希望政府不要只抓经济,不治理环境。对排入坪山河的厂家,要严厉打击;不要因为他们交税多就放开一面,环境不好,人民的生活何来满意、社会何来和谐呢?

  这是深圳市龙岗区政府网站上区长信箱里的一份市民投诉。

  坪山街道信访办的回复也充满着感情:“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坪山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由过去单纯的农业经济变为以‘三来一补’企业为支撑的初步工业化的经济体系,集体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等领域我们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例如环境污染问题。记得小时候,坪山河的河水还是清澈见底的,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坪山河清澈见底的景象一去不返,只能偶然在记忆里浮现,这的确是让人痛心的。进入21世纪以来,坪山各届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采取多项积极有效措施减少沿河污染问题。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全民共同参与,坪山河的水总有一天会清起来的。”

  “清澈见底的景象一去不返”,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见到的光景,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严酷现实。

  在坪山河上游的坪山街道黄竹坑村,70多岁的廖伯坐在村口治安室里,村后的马峦山脉绵亘起伏,临近傍晚小村安静多了。

  言及一直陪伴自己的坪山河,廖伯显得忧心忡忡。他告诉记者,很久以前,黄竹坑村的山上有一口泉,泉水流到村里成了溪,小溪再与其他支流汇合,才有了后来的坪山河;而在如今,作为坪山河重要补给水源的村里小溪,经村民指路,记者现场看到,裸露的河床上淌着不能没过脚面的水,一条或将消失的小溪呈现在眼前。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采石场和自来水厂的修建是村里小溪消失的原因之一,当地居民对黄竹坑采石场颇有微词。“采石场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了,多年开山采石过程中,雨水冲刷下来的泥土和碎石几乎填平了小河的河床,修建自来水厂后流下来的水本来就小,再加上中途蒸发,原本有1.5米深的小河,就变成了现在的小水渠,有时候甚至连水都看不见了”,廖伯说。

  坪山河一畔的大万村,有着以“大万世居”著称的客家围屋群落。记者与一位村民这样对话着:

  “以前的坪山河是什么样的?

  “以前可以游泳啊,两边都是农田和村庄,夏天小孩子放学回来就去河里游泳,水清的可以见底,现在谁敢下去游啊?以前河里的鱼是可以吃的,现在没人敢吃。”

  “以前水有多深?

  “有深有浅,深的地方有几米,可以淹死人,浅的也有1米左右。”

  “什么时候开始水质变坏的?

  “80年代初水还是可以的,后来水质就开始变差,逐渐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近两年经过治理,修建了河堤,清了淤泥,比之前好多了,前几年走在河边就能问到一阵臭味,河里见不到水,只有淤泥和荒草。”

  “河水污染这么严重,河边还有人住吗?

  “没有办法的啊,房子就建在那里了,俗话说住在茅屋下,不得不低头嘛。”

  在坪山河中游的望牛岗老屋围,居民老骆的家就在河流不远处。

  “以前的坪山河水很清,可以饮用做饭,我们经常下河游泳,捕捞鱼虾;1982年左右水质就开始变差了,打上来的鱼有一股柴油味;后来水质越来越差,附近村民连浇菜地都不敢用河里的水,改用地下水……”40多岁的老骆一一向记者回顾道。

治理之辩

  “水质最差的时候大概是20032004年左右,如果没下大雨,河水像修车换出来的黑色机油,水呈胶质状,触感是滑溜溜的,”家在中游的老骆告诉记者,“近两年好多了。”

  

  然而在居民眼中,一切在悄悄的改变。近两年里的坪山河,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可以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前期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的”,龙岗区委书记余伟良在整治“三河”会上说道:“‘河殇’已成为全区人民的心头之痛,‘三河’整治刻不容缓!要举全区之力,以壮士断臂、背水一战的勇气和决心打好‘三河’整治攻坚战”。

  身处坪山河畔的居民,感受直观得多。

  “水质最差的时候大概是20032004年左右,如果没下大雨,河水像修车换出来的黑色机油,水呈胶质状,触感是滑溜溜的,”家在中游的老骆告诉记者,“近两年好多了。”

  就在老骆的不远处,坪山河的河堤旁,一个河滩湿地公园正在修建。根据深圳市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划显示,“坪山河将建成坪山河滩湿地公园,公园占地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为:以水质改善为主,兼具生态修复、防洪及环保教育等多功能的生态休闲公园。”

  告别“发黑发臭”,也同环保执法部门分不开。记者从龙岗区环保局了解到,2008,在“两河”流域共出动环保执法力量12622人次,检查污染源达4543厂次,查处违法案件833,处罚金额1970多万元,龙岗铁腕治污的威力对企业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

  关于治污的一系列数据是这样的:

  在2007,龙岗全区各方在环保方面投入就达38.8亿元,重点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工业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等方面。

  截至2008年底,市区两级政府先后在“两河”流域范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5,沿河铺设截污主干管76.8公里,次干管(含支管)1916公里,污水处理规模达37.5万吨/,使“两河”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

  按计划,2010,市区两级政府还将投资26亿元,在“两河”流域范围内新扩建污水处理厂5,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8万吨/,新增配套干管115.6公里,使“两河”流域内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115.5万吨/,配套干管总长度192.4公里。

  当地居民的直观感受,得到了水质监测数据上的印证。在年初的“环保述职”会上,环保部门提供的一组监测数据显示了龙岗区一年多来治污的成效,令与会者格外兴奋:2007年挂牌督办时相比,2008年“两河”水质状况明显好转,坪山河全河段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下降9.5%,其中与惠州交界的上洋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9.5%,基本实现了“一年初见成效”的整治目标。

  但在龙岗区委党校一学者看来,加大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必要的监督,早些年媒体曝光的“淮河十年治理原地踏步”的现象,值得警思。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就启动了淮河流域的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但时隔10年后淮河水污染依然相当严重,有超过一半的地方水质达不到要求。

  这样的案例并非遥远。去年4月新华社在《两个发达城市治不好一条小河?》一文称,深圳和东莞环保、水务部门负责人介绍,观澜河、石马河的污染问题下了很大功夫进行治理,耗资数亿元;但是,河流污染状况仍无明显改观。

  如此事实,正需主政者正视和警示。

三地治污梦

  当《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深惠之间注定将要以更紧密的合作态度共赢未来;而在眼下,深惠两地间的治河思路,若能像这条跨界河流般跨越两地,那么坪山河将不再忧伤。

  

  就在珠三角现场会的几天后,深圳市环保局通报的今年一季度河流污染治理情况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污染程度有所加重的三条河流之中,坪山河位居其列。对此,市环保部门相关人士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河流正在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施工过程中对河流水质造成一定影响,致使污染加重”。

  可见,治污的难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跨界河流的污染治理,一旦放松警惕甚至稍稍疏忽,“发黑发臭”的阴霾便会卷土重来。

  今年4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里,深圳市长许宗衡率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用一整天时间实地考察了跨界河流的治理情况,并召开现场会对全市防洪治污重点工程建设和四大界河的综合治理等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据介绍,此行目的正是为了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珠三角现场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深莞、深惠界河流深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全市‘十一五’期间58项污水治理重点工程顺利完成。

  虽然市长的步伐未曾踏至坪山河,但深圳全市对于跨界河流污染治理的关注,包括了坪山河。

  有关资料显示,深圳全市“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138亿元重点建设的58项污水治理重点工程里,按照年度计划,今年将有28项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对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四条深莞、深惠跨市边界河流的污染治理也正在加快推进,正按照4个流域的污水治理布局规划全面开展流域的污水厂网工程建设。

  据本报此前报道,惠州选出的省人大代表黄秋生曾指出,深圳的污水处理率很低,每天产生污水达到80万吨,有效处理只有30多万吨,管网的收集率也很低,很多污水无法实现截污。有专家认为还有一个矛盾涉及河流的自净能力,矛盾的根源在于水库的兴建。以坪山河为例,为确保当地居民的饮水,坪山河的源头建起了水库,此举在流域内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上游人为了喝水当然说好,但惠州境内的很多人却意见颇大。

  记者昨日联系了惠州市惠阳区委办。“以前双方的确争执颇多,但随着省人大的督办和《纲要》现场会的实施,两地逐渐务实起来”,在电话中惠阳区委办一工作人员这样介绍说。

  当《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深惠之间注定将要以更紧密的合作态度共赢未来;而在眼下,深惠两地间的治河思路,若能像这条跨界河流般跨越两地,那么坪山河将不再忧伤。

侧记

被河流影响的生活

  坪山河沿途的生态和生活是怎样的?被河流影响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景象?4月末和5月上旬,记者数度沿河实地走访。

  沿着坪山河溯源而上,记者来到位于坪山河上游的汤坑段。在横坪公路一旁,坪山河水流缓慢,流量不大,目测发现呈深色,河水无明显气味。工人们正在河道畔施工,“这是河流综合治理的工程,既要起治污的作用,还要有防洪的作业”,一名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再往上,坪山河一旁分布着一片约十几亩的菜地,不少菜农正在忙着。来自湖南郴州的一菜农告诉记者,菜农们来自湖南、广东、广西,来这里以种菜为生,所种出的青菜主要销往了坪山的菜市场。记者问及菜农灌溉用水是否从坪山河中取来,“不是的,河里的水都被附近工厂污染了,哪里能用来浇菜”,菜农介绍说,他们用的是附近居民区排出来的生活污水。记者在现场看到,灌溉取水处呈现浓黑色。菜农说:“周围并没有修建单独收集生活污水的水池。”

  这方土地,这些来源不明的水,让一群人得以营生,又让更多的人获得了“盘中餐”。

  正午的太阳很是热辣,沿着菜地边的河道继续往上,不多远便是工业园区和大大小小的工厂。据当地居民介绍,工厂类型以家具、塑胶、五金和电镀居多。“这里的工厂至少有上百家吧”,在附近一家玩具厂上班的小李告诉记者。

  在汤坑垃圾转运站附近的一座桥边,记者来到河道,河道旁的排污出口冒出刺鼻的气味,桥底下的两个排水口正在排出黄色、有刺鼻气味的废水,河面飘着白色泡沫。除此以外,很难发现坪山河的河水在流动。

  午后,记者驱车来到坪山河上游。位于马峦山下的黄竹坑村,两旁菜地有人劳作,即将成熟的西红柿成串挂在枝头,当地居民认为若没有村后的采石场和运送石头的重型车,这里会更加像田园风光。

  这是坪山河上游段了。

  据深圳市马峦山郊野公园管理处岗亭保安介绍,由于自来水部门采集生活用水,于是将坪山河源头的水源收集,只有很少量的水流向下游的坪山河。记者在黄竹坑村境内的一处看到,虽然水量甚微,但清澈见底,仿佛当地居民曾经的古老光景。

  可是,就在距离这个观察点不到1公里的下游,记者还是看到了工业生产和禽畜养殖让清水变色的严酷事实。

  就在黄竹坑村的岗亭边,一条排污渠发出阵阵恶臭。树立的标示和两名居民的讲述显示,排污渠上方分别为:一化工厂,一港资食品厂,一铁皮屋搭成的废品回收厂。居民廖伯介绍说,渠里的水发臭的原因有几个:一是私自的养猪场、养鸡场在当地屡禁不止,二是因为港资食品厂和废品回收厂的排污,废品回收厂根本没有排污设备,化工厂有污水处理池,排出来的水经过处理因此污染不大。

  在坪山河与金牛路交接处不远,坪山街道望牛岗村居民老骆的说法是:即便处于深圳大工业区之中或边缘,如今还是有工厂没有排污设备,“像望牛岗村那座桥旁边的铸造厂,你在桥上就可以看见,排出来的污水是奶白色的,直接流进河里;有的工厂的排污设备根本不用”。

  前日正午,记者来到坪山河的深惠交界处,在深圳大工业区的边缘,这条跨界河流安静地流向惠州惠阳。

  此刻除了炙烤大地的烈日,一切显得非常静谧,一只白鹭扑哧地飞起,又藏身茂密的芦苇丛中。这处的坪山河,河面宽了许多,河流的水量无论与上游还是中游相比,都大出许多;两道水泥砌成的坝让河水拐了弯,河的对面是污水处理厂,隔河相望,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标识依然清晰。

  不过,这条跨界河流到了这里,无明显气味的河水,呈现的是褐色。东港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保安告诉记者,“惠阳环保局的,每月都会来污水处理厂拿数据。”

  对于这条跨界河流污染的最大惩戒,则是坪山河、龙岗河被广东省环保局列为2007年全省十大重点区域环境问题之一挂牌督办,对两河流域实施环保限批。这意味着在水环境目标未达到之前,不能增加工业项目。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