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9月27日)上午召开的省政协十届十六次常委会上,副省长雷于蓝通报了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进展。据悉,省政府已经明确由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负责组建碳排放交易所,筹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省低碳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完成初步编制,正在修订完善。
联席会议破解“九龙治碳”
去年8月,国家正式启动首批包括广东、深圳在内的5省、8市“国家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
省政协专题调研组昨日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称,低碳省试点牵涉多个政府部门,但目前负责低碳发展和试点工作的部门职能分工不顺,如目前减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节能工作由省经信委负责,三项工作密切关联但又分属不同部门,不利于工作统筹和加强与国家部门对口协调。
“省财政从2011年开始每年安排3000万元,重点支持低碳发展基础性和示范性工作开展。”雷于蓝说,广东积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去年省政府成立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今年正式建立了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34个有关部门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进展,部署相关工作。
“这些工作机制有利于破解低碳发展‘九龙治碳’的问题。”省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的一名政协委员称。
粤拟率先建立碳排放交易所
“利用市场推进低碳发展最科学、最有效、最具生命力。”省政协调研报告称,把市场机制引入低碳发展是发达国家的共同做法,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雷于蓝表示,我省将尽快建立碳排放交易所,争取在碳排放交易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在低碳省试点工作中,广东的一个重要抓手是碳排放交易。雷于蓝透露,省政府已经明确由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负责组建碳排放交易所,筹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碳排放权交易工作体系也在建立中,包括研究提出碳排放权总量测算分配方案,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监测、报告及核查系统,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体系、省级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等。
产品是否低碳将有认证标准
“低碳发展是个新课题,必须重视加强基础性研究。”雷于蓝称,广东已经结合实际开展了若干重点专项研究。
开展低碳产品认证研究就是其一。广东已提出低碳产品认证实施原则,研究确定低碳产品认证标准,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工作。
编制低碳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其二。我省低碳发展规划已完成初步编制,正在修订完善中。此外,广东还组织有关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低碳领域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成立省低碳发展专家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我省低碳试点工作的基础研究和决策咨询支持。
低碳示范市初步名单已提出
雷于蓝透露,我省将选取若干特点突出、基础扎实的城市(县、区)作为省低碳示范城市(县、区),探索不同类型、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低碳发展的思路和经验。目前,省发改委已经组织开展了省低碳示范城市(县、区)的申报工作,提出了初步名单,提请省低碳试点联系会议审议确定。
“城市是推动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我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加大对地方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雷于蓝表示,广东还将选择若干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发达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区,为全省低碳转型探索经验。
省发改委已选择佛山顺德、中山小榄等地区,重点研究在有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约束的前提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举措。
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国内碳排放数据测算基本为零
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前晚刚从美国回到广州,昨天参加省政协常委会分组讨论时,他关于低碳发展的一系列观点引起与会人士热议。
“低碳省试点工作有几个难点。”鲁修禄说,一是中国基础薄弱,有关碳排放的数据测算基本为零。在国际谈判时,国外对中国的碳排放有大量研究,而中国自己的研究却比较少,谈判很被动。
碳排放交易的实行也是一个难点。以水泥产业为例,这是高碳排放的行业,国家要求2012年前淘汰全部落后产能,但不少地方政府不认为它是落后产能,在一些地方还是支柱产业。
“如果用行政手段强制关停,就会影响经济,实行碳交易后,这些地方可以购买排放指标,继续发展水泥产业,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很有好处。但在实际中,碳交易与行政区域的分割有冲突,推行起来有难度。”鲁修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