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羊八井地热田一处地热井井喷。羊八井地热发电厂位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于1977年建厂,至今已发电25亿千瓦时,2010年发电1.4亿千瓦时。《2011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全球资源紧缺危险列为世界目前所面临的三大危险之一。
怎样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应对全球变暖的趋势、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如何面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与资源短缺日益尖锐的矛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开发可再生能源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成了2011年的关键词,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然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积极选择。
在我国,新能源已被列为“十二五”规划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能源局在2011年12月15日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国将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在全球范围,美欧等发达国家也在不断推动新能源的发展。美国政府以绿色科技产业为推动力的“赢在未来”经济战略,囊括了电动汽车、高能电池、风能、太阳能和生化能源的发展战略;欧洲“2020战略”提出将在未来10年着重发展“低碳经济”,在2014年之前建成欧洲单一能源市场,力争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20%。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发布的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预测,20年后,可再生能源(包括大水电)提供的能源占全球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2.6%提高到15.7%。
发展新能源是应对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化石能源所带来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只有开源节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才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在以更加绿色的方式推动全球经济复兴中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中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