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
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出台 发展之路再明晰
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出台 发展之路再明晰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新华08网    点击数:247    更新时间:2012/12/17

    新华08网北京1214日电(记者赵为 关桂峰)国务院常务会议12日讨论并通过的《“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要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农业体系、服务业体系,并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实施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培育示范企业和园区。

    在刚刚公布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此次通过的《规划》,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等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具体而言,一是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是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 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行动。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循环消费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作用。四是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实施示范工程,创 建示范城市,培育示范企业和园区。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的同一天,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也表示,“十二五”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解振华表示,要组织开展重点工程,城市、企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建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培育大宗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推进农作物、秸秆、粪便的综合利用,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到2015年,全国的资源产出率要提高15%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先后开展了两批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其中国务院还专门审批了甘肃省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各部委、各省(市、区)也都根据行业和地方发展实际,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的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总数达2300多个。

    通过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已培育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产业。截至2010年底,我国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总产值约2.3万亿,就业人数达到2800万人。

    尽管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整体上没有得到改变,这也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因此,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规划》的推出恰逢其时。结合以往经验,推进规划的实施要抓住以下几点: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是根本,改变现行偏重GDP和财政收入的考核机制,使保护生态和官员的考评、地方的考评机制结合。同时,增设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地方发展经济要和生态紧密地挂钩。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循环利用。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 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强化政策落实。循环经济需要大投入,为了鼓励地方和企业投入到其中,建议建立补偿机制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的长久动力。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