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首个以水乡特色为发展主题的省级战略经济区,东莞水乡片区近来动作频频,各项规划方案、整治行动相继展开。
上周,《东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通过市政府审议,其中,推进水乡绿化一体化,是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布局。按照相关规划,水乡片每年将营建水乡生态林网100公里,补种农田、河涌、农耕路周边的残缺林网,形成林网、水网、路网“三网”结合的生态格局。
市城乡规划局也发布了“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筑风貌设计指引专题研究”,提出未来水乡的基础色调为“以白色、浅灰色、浅黄色等浅色为底色,再点缀些许红色,大部分的低层建筑和多层建筑都会以坡屋顶亮相”。虽然这项“设计研究”被网友认为将会导致新一轮的“穿 衣带帽”,但规划部门表示,水乡建筑风貌设计目的是重塑水乡风貌,水乡建筑风貌将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拓展和传承,并适用现代功能和审美体系。好在此项研究的公布旨在引起市民关注并试图广泛征求民意,不同群体的良性互动或许能达成更易被普遍接受的结果。
水乡片区的未来规划与走向牵动着东莞人的目光。自上个月东莞印发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1+5”文件以来,水乡片区各项整治工作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水乡环境整治包含五个专项整治行动:城市“六乱”、污染企业、畜禽养殖业污染、环境卫生和违法用地专项整治。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日常监管不足等种种因素,水乡片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是积疾日久,非下重手难以根治。
中堂北海仔河的污染与整治在近日得到了关注,该河涌是中堂镇潢新围的主排河涌,也是中堂镇纸品产业基地造纸废水首先排入的河道。由于常年遭受企业排污的影响,北海仔河部分河段几乎成为“黑水河”。在新一轮的环境整治中,北海仔河综合整治成为省、市挂牌重点督办 的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堂镇计划对北海仔河实施水质改善河道清淤工程,力争12月前基本完成整治工程。
北海仔河是东莞污染最严重的内河涌之一,其污染现状是水乡片区环境污染的一个缩影。有数据显示,水乡经济区 “10镇1港”产生废水、废气的企业共有580家,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在全市的占比均超过60%。全市能耗总量排名前四的行业,有三个主要集中在水乡经济区,其中,造纸业的能源消费量占了全市的36%。
在日常监管力量不足的局面下,为数众多的重污染企业长期非法排污,清清水乡早已不复早年的清丽风貌。加之水乡片区地处东江下游,各个支流也是上游区域的污水汇聚之地,因此水乡一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体污染问题已是十分突出,不少河段的水质恶化为V类和劣V类。
不过,东莞在河流污染的治理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上周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东莞调研的淡水河、石马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就是东莞治污的一项成功案例。近些年,两河流域建起多座污水处理工程,尝试了精细化治污,人工湿地补水、建设再生水厂等多项 新的治理技术。从2008年开始,两河流域内深莞惠三市每年淘汰或转型升级10%的重污染企业,2011年起又增加至每年淘汰20%。数年之功,两河流域 水质最终呈现好转之势。
以此为鉴,我们期待,随着治理资金的逐步投入、日常监管的持续加强,水乡片区的河流能够重现水清鱼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