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利河涌“被黑” 今年已是第4次》新闻追踪
从3月份开始,位于中堂镇的蕉利河涌就变成一条又臭又黑的污水河。每变黑一次,都需要一个礼拜到10天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今年已经出现第4次(详见2013年5月14日《南方日报•东莞观察》AⅡ04版报道)。昨日,东莞市环保局向媒体通报称,经排 查,被污染河段仅发现4家未配备污水处理设施的小型黑作坊,但并未发现其他企业偷排废水行为。
蕉利河河长约3500米,平均宽约20米,是中堂镇内一条以排污和泄洪为主要功能的内河涌,主要承接着中堂以及上游望牛墩和万江共7个社区、2.58万人的生活排污。东莞市环保局介绍说,蕉利河河水一夜之间变黑变臭的情况经媒体曝光后,连续多日,该局联合中堂、万江、望牛墩环保分局组成检查组,先后对蕉利河河域范围展开2次大规模的专项排查。
4月24日至5月7日,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02人次,采取白天检查、夜间复查的形式,对中堂镇、望牛墩镇受污染河段的排污口及周边企业进行排查,共检查企业68家,未发现有企业偷排废水行为。
5月14日至15日,在第一次排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环保部门成立5个检查小组,分别对万江街道、 望牛墩镇、中堂镇6个村(社区)展开地毯式排查,检查企业55家,其中有4家小型黑作坊企业未申报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对此,执法人员已现场责令其停止环境违法行为及对其进行查处。
东莞市环保局结合排查掌握情况分析认为,导致蕉利河变黑发臭现象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是河域范围内生活排污影响,目前河域范围内尚未建成截污管网,雨水期需放闸排洪,造成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流入蕉利河;二是沿河农业、养殖业、生活垃圾面源污染影响;三是工业企业排污影响,但因河域范围内涉 废水排放企业数量不多且排放少,估计由此因素直接导致蕉利河一夜间发黑变臭的可能性较小;四是河道污染长期积累影响,由于蕉利河河道整体呈U字形导致河水 流动不畅,加之长期接纳上游河涌排污、河底淤泥沉积,在近期气温上升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河底污泥发酵变黑发臭。与此同时,受潮涨经常性地影响,蕉利河水体无法顺利外排,也一定程度影响水体水质,致使蕉利河黑臭反复出现。
环保部门表示,类似蕉利河的情况在水乡地区并不是个案,比如中堂的北海仔、高埗和石碣的中心涌等河涌污染,同样受到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