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
东莞花2年时间摸清PM2.5“底细”
东莞花2年时间摸清PM2.5“底细”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272    更新时间:2013/5/21

  PM2.5是导致空气恶化重要因素。记者卢政摄

  PM2.5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项目实施方案昨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镇区增设5个临时手动采样监测点

  PM2.5是如何生成的?哪些行业对PM2.5的贡献率最高?昨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PM2.5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项目实施方案》等议题。东莞将花2年时间研究PM2.5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生成机理和组份、区域传输的影响等问题,并确定排放及二次转换生成PM2.5的主要行 业和重点企业,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将启动。

  昨天的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国家生态镇创建、振邦物流落户虎门港等议题。

  近3年来PM2.5年均浓度均超标

  根据监测数据,2010年、2011年、2012年,东莞PM2.5的年均浓度值分别为:49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38微克/立方 米。而根据国家环保部标准,PM 2.5的年均浓度值标准为35微克/立方米。也就是说,虽然东莞PM 2.5年均浓度连续3年逐年递减,但均未达标。

  去年东莞的PM2.5超标天数达18天,而今年以来,PM2.5还创下了新高。今年415日,全市7个监测子站录得的PM2.5一小时浓度平均值高达221微克/立方米,创下去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随后连续几天出现了严重的灰霾天气,AQI显示为重度或中度污染。

  根据省的要求,到今年年底前,珠三角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0年下降2%,否则将被区域限批。昨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也透露,近 几年的监测数据表明,东莞的PM2.5仍处在较高的浓度水平,灰霾天气频发,因此“十二五”期间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控制PM2.5污染任重道远。

  2年时间摸清特征和源头

  “PM2.5是综合污染物,既有一次污染又有二次生成,其成分多达几十甚至上百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人说,为了“对症下药”,必须先摸清PM2.5的来源和成因。

  为此,昨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PM2.5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拟于今年上半年启动,经过2年研究,到 2015年上半年总结出全市PM2.5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结果,识别出主要大气污染来源并获得不同污染源对PM2.5污染的分担率,判断区域输送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PM2.5污染控制措施及对策。

  会议认为,“这将为市委、市政府制定PM2.5污染防治对策提供技术支撑,届时市里将针对这些企业、行业出台限排、改造等相应对策。”此外,该研究项目还将开展PM2.5传输与对周边城市影响的研究,“弄清楚影响东莞PM2.5的外围城市污染源的地理分布、在何种气象条件下区域传输容易发生。”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人介绍。

  增设5个临时手动采样监测点

  根据《方案》,东莞将借鉴各省市PM2.5研究成果、已有的车船尾气数据及粤港珠三角空气监测网的历史监测数据,并在现有10个大气自动监测子站作为PM2.5空间分布加强观测的基础上,增设5个临时手动采样监测点,满足PM2.5来源解析研究的需要。

  “现有的10个自动监测子站,无法进行PM2.5的来源分析,必须靠手动采样。计划每周采样一次,连续采样1年,即60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人透露,5个临时采样监测点都位于镇区,基本覆盖各个片区,选址的点位能代表整个片区的情况。(记者黄江洁、唐红杰)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