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
东莞:今年PM2.5均值争取达国家二级标准
东莞:今年PM2.5均值争取达国家二级标准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东莞阳光网    点击数:312    更新时间:2013/6/7

  昨日,东莞召开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公布2012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并为获得环境友好企业的企业代表颁发奖牌。会上透露,去年全市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好转的趋势,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酸雨污染程度减轻,但全市多个水库水质均在四类以下,水库污染状况令人担忧。

  PM2.5年均值超出国家二级标准

  过去一年,灰霾等天气的频繁出现,让空气质量状况尤为引人关注。据东莞市环保局局长方灿芬介绍,2012年,东莞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在23208,优良天数占全年有效天数的73.77%。其中,优的天数为96天,比2011年增加30天,占全年有效天数的26.23%;良的天数为174天,比2011年减少11天,占全年有效天数的47.54%;轻度污染以上的天数为96天,比2011年减少18天,占全年有效天数的26.23%

  在主要污染物监测上,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21.43%,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9.09%,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14.08%,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去年酸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全年降水pH范围在4.307.18之间,降水pH年均值为5.26,比去年上升0.24pH单位(酸度减弱);酸雨频率为33.7%,比去年下降13.9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新纳入污染物监测范围的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15.56%,但仍超出国家二级标准3微克/立方米。

  方灿芬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东莞的大气质量逐年得到改善,灰霾天数逐年减少、PM2.5均值也在递减,今年要争取实现PM2.5年均值达到国家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

  3水库水质属劣五类

  在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上,2012年,市区饮用水源地(东江南支流和中堂水道)每月监测均达标,所有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和相应的标准限值,水质达标率100%。市区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今年仍然保持Ⅲ类标准,继续保持良好。

  东江东莞段(石龙南河和石龙北河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运河(樟村、家乐福、石鼓和镇口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石马河口断面氨氮、总磷达到阶段水质目标,其它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如期实现阶段整治目标。与去年相比,主要江河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但多个作为市内备用水源的水库水质情况令人担忧。据监测,2012年,横岗、水濂山、莲花山等3座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同沙、五点梅和松山湖等3座水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芦花坑、马尾和白坑等3座水库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

  谈及造成水库污染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市环保局解释说,2012年度上述水库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这说明各水库均受到氮磷和各有机类耗氧物对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原因是受到点源和面源的污染影响。

  以松山湖水库为例,最近两年,该水库先后两次发生因污染导致大面积死鱼出现的事件。市环保局解释称,松山湖水库属于典型的点源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

  目前污染松山湖的排污口一共有4个,主要污染源均来自周边的大岭山和大朗两镇,多为由生活污水、雨水等构成的混合污水。

  虽然周边镇区已开展环湖截污管网建设,但由于截污工程建设至今进展缓慢,眼下每天仍有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松山湖,导致水库水质在特定时段起伏较大,加重水质恶化程度。此外,各种污染物在水源地集雨面上日积月累,待到雨季来临,雨水淋溶和径流输送使积存于集雨范围内上的各种污染物随洪水从四面八方汇入水库,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威胁。

  据统计,去年,全市废污水年排放总量达10.0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69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7.38亿吨。全市工业废气年排放量2928.84亿标立方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5095.12吨。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534.30万吨,处理量122.16万吨,综合利用量415.85万吨,处理率为22.86%,综合利用率为77.83%

  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表示,由于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仍未得以根本性扭转,当前东莞的环境质量跟广大市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今年,东莞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向生态文明的更高目标迈进。希望通过5年努力,全市内河涌基本实现消除黑臭和生态修复,大气环境明显改善,酸雨频率大幅减少,城市灰霾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生态环境显著优化。 (记者/黄少宏)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