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跃着产品从交付使用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
这是沈鼓集团围绕服务型制造搭建的云服务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了解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和运行情况,服务团队则能实时为客户提供故障预警、故障诊断等在线专业服务。目前已接入上万台设备,为超过300家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可降低用户运维成本30%,提升运维效率45%。
“在主营业务市场发展放缓的情况下,公司服务型制造业务在过去5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达24.5%,目前已占全部营业收入的27%。”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开拓升级改造产品服务市场,合作协议签订数量创历史新高。
拓展服务路径,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做大变强的“密码”。但对于不少中小制造企业而言,要想从低附加值生产拓展到高附加值服务,仍是一场需要“踮起脚尖”的艰难跨越。
能力不足,需求却强劲,在这一市场“缺口”的催生下,像深圳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一样的平台企业涌现出来。
“制造业服务化、向产业链高端转型,不少中小企业意愿强烈。”怡亚通公司副总裁邱普介绍,以广西贺州碳酸钙产业为例,由于市场遍布全国,过去当地企业以粗加工为主,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极大限制了当地产业发展。“通过量身打造产业供应链交易服务平台,将下游企业引进来,形成碳酸钙产业集群,在有效促进企业从加工开采向销售服务转型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产业层次,完善了产业生态。”
平台企业竞相涌现,正成为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有力支撑。按照《指导意见》,到2022年,还将新遴选培育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在内的100家示范平台,促进服务型制造不同模式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