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集合,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行清洁生产工作、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的基础性制度。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了《烧碱/聚氯乙烯清洁生产评价指体系(试行)》,2009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聚氯乙烯)》《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烧碱)》2项标准,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工作、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原有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相关标准已不能完全满足引导行业清洁低碳转型的要求,需进一步修订完善。一是低碳转型的需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原指标体系出台较早,未包含碳排放相关指标。二是行业深入推行清洁生产的需要。企业通过对标各项清洁生产指标可以评估自身清洁生产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洁生产改造。但随着行业技术进步,部分原有指标已不能代表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引领作用不足,亟需修订。三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2017年,联合国《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生效,要求烧碱、聚氯乙烯行业逐步淘汰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生产工艺,原有指标体系要求较低,不能助力实现国际公约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做好国际公约履约工作,进一步完善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指标体系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