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是最复杂的人工系统,需要借助测量、通信、控制、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监测和管控,并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推动信息技术进步。随着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的深入融合,数字智能技术向电力行业更多业务领域扩展。
电动汽车停稳后,充电机器人伸出机械臂对准充电口,自动充电、结算,这种看似科幻的场景正变为现实……不久前,能链智电推出一款自主研发的充电机器人,具备自动寻车、智能充电、自动结算等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移动充电需求。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无人驾驶充电机器人将成为必要的基础设施,电动车充电的智能化、无人化会带来全新的充电体验,开启巨大的智慧补能市场。
在肖晋宇看来,未来电力数字化技术将发挥强大的信息互联能力,连接电力系统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及各业务链之间的数据贯通,为生产、销售、管理以及社会治理全面赋能。
立足当下,受限于不确定性不断增强的外部环境、路径依赖失效的内部治理机制等因素,能源电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思想认识、制度保障和传统业务转型等方面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多数能源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加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能源电力企业多为重资产运营,转型的重要基础为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生产、运行、维修等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因此主要转型投入集中在基础设施和产业数字化方面,而在数字业务创新领域还处于初期投入建设阶段,经济效益尚未显现。
郑厚清表示,能源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高投入与低产出、高风险之间的矛盾和挑战,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多,部分能源电力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有所减弱。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跨界融合,强化安全能力建设,夯实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专家建议,电力行业要加大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制投入与良性产业生态的构建,加强数据治理、强化数据管控,完善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