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
[图文]“湿地修复治理技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湿地修复治理技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湿地修复治理技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点击数:73    更新时间:2021/10/27


10月25日下午,由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精心策划并主办,同时得到东莞市化工学会鼎力协助的“湿地修复与治理技术”专题交流会议,在风景秀丽的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A3栋407室圆满举行。此次盛会由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的纪传伟副主任担任主持。


本次交流会特邀嘉宾包括:水利部珠江流域水利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崔树彬教授级高工、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刘家寿博士(国家淡水渔业工程中心副主任)及东莞生态环保研究院副院长吴鹏举博士,他们分别就湿地修复与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前沿进展与成功案例进行了分享。


纪传伟副主任在交流会上强调,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这是迈向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的首个关键五年。国家生态环境部已明确“十四五”期间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目标:确保河流湖泊水量充沛,生态系统中鱼类与植被共生繁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同时,他呼吁持续深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并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力度,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共筑美丽中国水生态蓝图。


《东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提出:提升水生态健康水平,加强湿地修复,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目前,东莞市已经水环境污染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其中污水截污管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东莞市宣布今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70%以上达到V类水。但是要实现水体全面达标,需要推动河湖等湿地的生态修复治理,需要结合城市建设发展,依照自然生态系统理论,对河湖生态结构进行修复、调整和调控,使之恢复发挥涵养水源、净化水体、蓄洪滞洪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功能。


《东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明确指出,未来五年,东莞市将致力于提升水生态健康水平,强化湿地修复力度,并加速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经过不懈努力,东莞市已在水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污水截污管网建设,为改善水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东莞市已宣布计划在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并力争使超过70%的水体达到V类水标准。


然而,要实现水体全面达标的宏伟目标,仍需进一步推动河湖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修复与治理。这一进程需紧密结合城市建设的步伐,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原理,对受损的河湖生态结构进行精准修复、合理调整与有效调控。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旨在恢复并增强河湖的自然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滞洪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从而构建起更加健康、稳定、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为东莞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10.jpg

 1纪传伟副主任主持会议


崔树彬教授分享了《我国主要水生态问题与河湖治理对策探讨》的专题交流报告,概述了我国面临的水生态问题,并划分了河湖治理的五个阶段。根据国内外进展情况,他指出西方国家对河流修复的技术标准、指南已趋完善,而国内的相关导则还存在一定问题。他建议以关键生物为目标,综合规划恢复栖息地,如借鉴国际经验(鲑鱼2000计划、美国河流重建、日本多自然河川整治等)。对城镇中小河流,应兼顾休闲、生物生境与景观恢复。同时,强调需定期评估河湖健康,确保修复成效。


211.jpg

崔树教授讲授中


刘家寿研究员在《湖泊生态修复技术与案例》报告中,首先揭示了湖泊面临的富营养化、面积缩减及网围养殖等生态问题。随后,他深入探讨了通过鱼类、螺蚌及水生植物调控来修复生态系统的策略。特别地,刘研究员详细讲解了群落调控中的关键——主要类群的定量管理方法,并介绍了天然增殖、人工放流等两种大水面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通过对草鱼、鳜鱼等杂食性动物放养量的科学评估与建模,他展示了容量管理的精细操作。最后,以傀儡湖与梁子湖群为实例,验证了这些基于生物群落调控的定量管理方法在湖泊生态修复中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212.jpg

3刘家寿研究员讲授中


吴鹏举博士在《东莞水生态修复案例》分享中强调,东莞水污染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果,但线源与面源污染仍是挑战。他提出,传统环保工程化治理成本高企,需向综合性生态修复转变。生态修复强调物理、化学与生物措施的综合运用,核心是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吴博士结合松山湖等实例,指出应结合地域气候,通过鱼类调控、选用适宜水生植物等技术,综合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水体生态功能的全面提升与生态结构的优化。

213.jpg 

4吴鹏举博士讲授中


郭光普副教授以“生物多样性:环境的灵魂”为主题,与会场来宾分享了宝贵见解。他以河南鹤壁淇河生态发展规划为蓝本,强调地域间植物与动物的和谐共生是构建生境联动的关键,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七里沟森林公园、金山森林公园、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实例,郭教授深入剖析了各类湿地面临的问题及生境保护与修复策略。他创新性地提出,将中国文化多样性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生物文化艺术品,为湿地修复增添人文色彩。同时,他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如禁止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建立监测与研究平台、推广自然教育、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等,全方位保障生物多样性,以科学手段修复并维护好湿地这一自然瑰宝。

 

214.jpg

郭光普副教授分享


三位优秀专家与一位特邀嘉宾围绕河湖湿地生态修复治理的技术前沿与成功案例,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他们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各种修复技术,并通过生动实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成效。

 

215.jpg

6互动环节


本次交流会的圆满举行,对东莞市湿地修复事业的推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为行业内外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先进技术与成功经验的共享,还显著提升了我市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

 

216.jpg

7活动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