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市市长李毓全作《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肖郎平摄
东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东莞市会议大厦隆重开幕。东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李毓全充分回顾了3年来东莞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东莞未来五年的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报告指出,在今后五年,东莞市人均GDP要达到7.8万元,届时东莞的经济水平将达到发达地区标准,并力争全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
据悉,在昨日进行的东莞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还审议通过了《东莞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东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东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了两院报告等。
《东莞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披露了2006年东莞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中央、省的税收返还、上年节余、其他调入资金等,全市财政总收入406.5亿元,首次突破400亿元,市一般预算收入128.9亿元,增长24%,增幅在珠三角地级以上市中连续6年排名第一。由于上划中央232.4亿元,上划广东省45.2亿元,2006年可支配财力为197亿元,财政总支出181亿元,收支相抵,结余16亿元。
三年回顾:综合实力蝉联全国十二强
报告指出,三年来东莞综合实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2位,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典范品牌城市、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据悉,三年东莞共合同利用外资14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1.2亿美元,新增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1宗,新引进投资总额超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292宗,仅去年全市新签外资项目平均合同金额248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1.2倍。一般贸易出口总额增长4.4倍。松山湖和虎门港分别累计引资210亿元和159亿元,东部工业园成为省级工业园区。
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报告提出,2004年东莞在全省率先免征农业税。三年来农村村组两级直接和间接分配105.1亿元。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0元,比2003年增长37.1%;农民人均纯收入10530元,增长24.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13.4亿元,增长63.6%。
五大森林公园改造基本完成,全市新增绿地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2%,森林覆盖率达33.1%。全市污水和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42.9万吨和2800吨,市区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提高到74.8%和100%。新规划的36项污水处理主体工程和主干管网工程全面启动;市财政补偿3.14亿元,关闭水泥厂43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