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市民期待“绿标”
根据《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规定,对于3月1日没有完成贴标明示的企业,或者消费者购买到3月1日后生产的对应电子信息产品没有贴“绿e标”、“橙标”或注明产品所含有毒物质名称、含量的,可向工商、质检、环保、海关等执法部门投诉,工商等部门将予以处罚。但笔者了解到,《管理办法》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执行细则和处罚规定,有很多问题不可避免,是否能透彻执行该《管理办法》呢?
对众多广州市民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知道电子信息产品含重金属的市民占访问市民的15%,知道该《管理办法》的市民只占被访问市民的5%,看来对《管理办法》的宣传有待加强。而在知情者中,不少对此《管理办法》的执行强度有所怀疑,毕竟《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广州各大卖场均无相应的行动。
通过采访,市民得知有1800多种电子信息产品所含的重金属可能会导致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和造血器官的毒性反应、影响内分泌系统及胎儿的生长以及产生癌症,均表示支持《管理办法》的实施,并希望将来购买的电子信息产品贴有“绿e标”。
笔者日前走访了广州各大电器卖场发现,目前市场上所卖的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手机都没有贴环保标识。有些销售人员还不知道有该《管理办法》。在问到某品牌数码相机销售人员,有否无重金属污染的数码相机出售,该人员向笔者解释,数码相机无论机身怎样用塑料代替,镜头和其他组件部分也是会用到相应金属,而相机盒以及说明书都未有提及。同样,其他中外电脑、DV、MP3等产品也没有贴上环保标识,大多数销售人员也未从卖场或上级处听闻该《管理办法》和应对措施。 (刘 宾)
上海:欠缺细则 市场“雷声大雨点小”
上海市家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向记者介绍,《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虽然出台并开始实施,但实际上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执行细则和处罚规定。因此,上海市场是“雷声大,雨点小”。
目前,《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不包括“白家电”。“白家电”整机不属于电子信息产品,但其组件却是电子信息产品,这些组件如以为生产配套为目的直接供货给整机生产商,不受《管理办法》规定约束,但这些组件单独作为商品销售的时候则应符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所以,该《管理办法》的意义在于操作层面上。
在百思买选购电脑的消费者张先生表示,有了新标识后,自己就可以比较性的选择产品,但大多数消费者都不知道该办法的实施情况。当记者向各品牌销售人员了解该《管理办法》时,他们有些表示还未接到通知,有些则表示不知道。苏宁的相关人士则表示,早在今年元旦时,苏宁就在各大卖场进行了全面的疏理工作,在3月1日之前就完成出样、销售、疏理,针对该“标识”或在说明书中说明,或在产品上标明,而对于不具备标识或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一些产品,一律要求厂家退市,厂家在这方面也表现得比较配合。对于新进购产品,苏宁表示,则必须张贴标识或在说明书中注明。
信息家电协会黄秘书长向记者介绍,目前虽然政府有一定的推广,但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消费者并不知道该《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有些商场仍未能见新标识产品,《管理办法》明确对象是3月1日起生产的产品,3月1日前在市场销售的产品并没有影响。新标识出现在产品上,最快也要在3-4个月后。
韩建华表示,因某种产品某种品牌对元器件的选择和要求的不同,所增加的成本也会不同,《管理办法》出台,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成本增加的压力,但增加多少,现在还无法预计,也很难详细计算,总的来说,新标识产品价格浮动不会太大。创维集团人士也表示,从工艺角度看,对六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限定,采用替代物质会使生产成本增加,这就不排除后续涨价的可能。而苏宁有关人士也表示,目前并没有给价格带来影响,将来后续市场可能会受到影响。 (张 燕)
成都:宣传不足 百姓认知度低
随着《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所有进入市场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必须明示,对于3月1日没有完成贴标明示的企业,工商、质检、环保、海关等执法部门将予以处罚。成都的实施情况如何呢?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内的主要家电和手机卖场、电脑市场,情况并不乐观。
记者在不同的商场随机询问了十多位消费者,只有一人表示听说过。刘先生是专程从郊县进城买洗衣机的,他表示没听说过环保标识。采访中,85%以上的受访消费者认为国家应该加强对整机企业、上游材料及加工企业的监管,要从源头上堵住。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市场所卖的所有手机、家电产品(包括外资品牌)等电子产品都还没有贴环保标识,而销售人员基本上都不清楚什么是环保标识,对此《管理办法》也是全然不知。记者与部分企业驻成都办事处联系,有部分企业代表以为环保标识主要是针对出口产品的,只有长虹空调的负责人说,他们已经按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同时加大对环保标识的宣传力度。该负责人说,此举符合海外市场日益提高的绿色环保要求的总趋势,有助于提升长虹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实力。长虹将会在这方面起带头作用。
而卖场代表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部门对这方面的任何通知或要求。
业内人士称,按照新规定,企业在2007年3月1日以前生产的电子信息产品,可以不用粘贴此标识,但并没有强制必须粘贴标识的期限,部分厂家完全有理由通过其他方式规避。《管理办法》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执行细则和处罚规定,同时包括对新产品的检测与监控手段也没有落实,各地方主管部门也尚未出台适用于本省市的实施细则,有很多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管理办法》的实施。 (宋 跃)
重庆:厂家起步商家滞后
为了解《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在渝贯彻实施情况,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卖场、商家和生产企业。
在最大的赛博、泰兴两个数码卖场,人头涌动,柜台一片繁忙。当询问到电子商品是否贴有有害物质环保标识时,售货小姐一脸茫然,不知所云。记者随即与卖场管理人员联系,他们也对七部委下发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知之不多。
赛博华西区总部企划部负责人介绍,已听说有这个部门规章,但还没看见具体内容,目前还没有对进场产品提出具体要求。在国美电器江北店,宣传部门的负责人也只能笼统的宣称企业一定会按国家相关要求办理,对所售产品是否贴环保标识问题,也只是表示会向业务部门尽快转达。
重庆康佳电子有限公司一位负责生产工艺的工程师介绍,企业已经从今年初开始,对所有库存产品补办了环保标识插页,从3月份起,所有出厂产品已经重新印制产品说明书,在产品包装上印制了环保标识。
据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市场处负责人介绍,《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颁布后,已在该局网页上开辟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专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和答疑。该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联动推进此项工作。目前宣传工作还不深入,市民对该《管理办法》知晓度不够,一个政府规章的全面贯彻执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王开福)
合肥:贴标不会抬升价格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一经出台,合肥的消费者就拍手叫好。市民许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让自己在选购电子产品时吃了颗定心丸:“我觉得在选购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性可能更清晰。选择的时候我可能就会倾向选择无公害的,这样用起来比较放心。”
记者在走访位于宿州路上的家电商场时发现,销售的产品上还没有看到新出台的环保标识。很多销售人员表示还不知道有新的规定出台。记者致电几家知名电器生产厂商时,他们纷纷表示目前的环保标识已经开始标贴。厂家一:“我们肯定是按国家的规范来的,出厂日期是3月1日以后的肯定是贴上的。”厂家二:“我们近期开始贴‘橙标’,3月1日之前的,也按规定开始补贴。”苏宁电器合肥地区管理中心总经理倪争勇告诉记者,对于《管理办法》的出台,他们会坚决予以贯彻落实,“3月1日以后,我们加强了同各个工厂的密切沟通,希望能够保证贴上统一的标识”。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不少市民关心电子产品贴上环保标识后是否会涨价,而这些增加的成本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据业内人士分析,电子信息产品贴上环保标识,会刺激企业采用绿色替代材料,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认证成本、产品电子元件的检测费用等。记者在采访一些电器连锁销售商时,他们同时也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生产厂商不会因为新标识的使用而进行市场价格的调整,还是会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优惠的价格。
看来,贴有环保标识的电子产品不日就可来到市民的身边,在消费者和有害电子产品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 (潘峰 姚晨熠)
南京:电子垃圾无从处理
记者在南京苏宁电器、五星电器卖场采访时了解到,绝大多数消费者和营业员并不清楚电子信息产品绿色环保贴标一事,更有一些消费者担心废旧家电处理不当污染环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消费者知道一些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对身体有害,但并不了解电子信息产品含有毒物质或元素。一位张姓营业员说,只知道冰箱、彩电、空调等产品要有节能标识,根本就不知道电子信息产品要贴绿色环保标识。记者在电器卖场看到,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信息产品产品都没有加贴绿色环保标识。记者问及一些消费者对电子信息产品加贴绿色环保标识的看法时,他们一致认为加贴绿色环保标识好,都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更讲究生活质量,平时我们注意食品、环境等绿色环保,还真不知道电子信息产品有绿色环保标准。
一些消费者还提出不知该如何处理废旧家电和电子零配件,记者从正在买彩电的两位顾客处了解到,打算添置一些新的家电,不知家中的旧家电该如何处理,卖给小商贩有可能又流回市场坑害消费者。市民张先生是名电脑“发烧友”,平时还帮亲朋好友修修电脑等电子产品,家里堆了好多废旧零配件,这些东西有毒,又不能乱扔,该怎么办?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南京尚没有废旧家电和电子废物处理措施,我国对家用电子废物的回收还处在探索阶段,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管理尚无法可依。希望相关部门能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管理办法,使废旧家电变废为宝。 (范明义)
山东:履行职能 承担社会责任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后,山东省信息产业厅计划以实施专项工程的形式针对有毒有害物质在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整机装配中还广泛使用的情况积极开展工作。“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控与废旧电子电器回收体系建设专项”已经被列入“信息产业绿色工程”三个子专项工程之一,并将于近期开始实施。
具体措施为:1.建立管理机构,联合省发改委、经贸委、海关、工商局、质量监督检验局、环保局等六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协调领导机构,明确分工与职能,建立联合管理机构与推进机制。2.制定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实施办法标准与实施细则,出台《山东省信息产业绿色工程实施意见》,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体系。3.政府资金支持,协调省发改委等部门在对“绿色工程”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项目进行优先支持。4.政府采购支持,对办公设备及其他电子信息产品设置相关环保标准方面的强制性准入条件或优先采购政策。5.确定“信息产业绿色工程”试点企业。6.建立并完善山东省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体系。7.加强行业工作的指导,对相关企业的培训以及动员媒体、展览的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认识,使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记者就《管理办法》在企业落实情况采访了浪潮集团,计算机产品工程部的李先生介绍,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的环保工作,集团曾派专人参与环保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加以实施。但要准确的测定各项指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家电出口比重不菲的海尔集团,《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其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赵小姐告诉记者,海尔从2005年开始启动了清洁生产计划,如今,海尔不仅做到出口欧盟的产品符合RoHS指令要求,即使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大多数产品也是如此,海尔制定的“海尔标准”甚至比RoHS指令还严格。海尔物流采购部门,主动组织供应商们参加有关RoHS指令的培训,派技术人员到供应商的工厂里帮其改进生产。2005年,合格的供应商都签订了有关的承诺书。
记者走访了济南三联家电卖场、山东电子器材公司元器件卖场,从商家获悉,目前,多数促销人员、厂家代表对此了解较少,企业的贴标商品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周转期方能到柜销售。因此,上柜后的产品销售情况及影响仍是未知数。 (严衍 韩继鹏)
浙江:贴标产品寥寥无几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后,在杭州,记者对国美、苏宁、五星等家电商城和文三路电子一条街的几家电脑城和数码港进行了实地采访,发现执行情况堪忧。记者在电子一条街对50位进出电脑城购物的人士进行问答咨询,只有6位回答知道此事,其余被询问的人士有的把安全标识错当成环保标识,有的干脆就没听说过。记者又就几家电脑城的上柜产品进行查询,大多数的营业员都不知道这个《管理办法》,只有联想和NEC两个柜台的营业员知道,并领着记者去看了粘贴在产品上的标识。记者在采访国美、苏宁、五星等家电城时,也只有联想家用多媒体电脑上贴有这一标识。绝大多数营业员对此表示不清楚。
由此可见,执行这一管理办法,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强宣传力度,加大执行手段和检查力度。只有这样《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才能真正得以有效贯彻。 (吕敏敏)
福州:加贴“绿标” 行业整合成必然
据调查,目前福州国美、永乐等几家大型家电卖场尚未发现任何电子信息产品贴有环保标识,卖场内的工作人员对贴标之事也不知情。但某家电卖场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一些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厂商已经在着手准备贴标识的相关事宜,相信在半个月之内,贴有环保标识的产品将陆续上市。
省内几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在接受调查时均表示了解《管理办法》的新规定。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质量总监介绍,从3月5日开始,该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的技术说明书上都已贴上了环保标识。他同时认为,张贴这种环保标识能够促进中国整个电子信息行业与世界接轨,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促使企业以后尽量选择环保材料,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联想公司相关人士也表示,该公司从3月1日开始生产的产品已经按照国家的要求,增加了“环保使用期限”标识和“有害物质拆分表”,预计贴有标识的产品将于本月中旬在福州上市。
但同时,一些电子信息制造业内人士也表达了这样的担忧,贴环保标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对于那些先行动的企业来说有可能吃亏,但是对那些没有能力贴环保标识的企业来说也意味着一旦被查到将面临严惩的后果,甚至这种标识的推广,对于那些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优胜劣汰、行业整合有可能成为必然。 (正农 张恺)
沈阳:八成百姓是“标盲”
继冰箱、空调等白色家电必须贴能效标识后,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表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3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电子信息产品必须加贴醒目的绿色e标识或者橙色警示标识,标签要包含有害物质元素的名称、含量、环保使用期限和废弃时可否回收利用等内容。
记者近日走访了沈阳国美、苏宁、商业城家电部等多家卖场和大型超市的家电部,只看到一些知名品牌产品上贴了能效标识。但在采访中有80%的消费者都表示会注重产品的性能、价格,不知道环保方面的问题,更不知道七部委联合签发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也有20%的人表示注重环保、污染等标准,会在购买时认真研究。 (宋玉慧 赫晓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