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发布|项目与成果|产品推广|需求信息|企业审核|在线咨询|宣传培训|清洁生产联盟|

  没有公告

全民环保方能扭转治理格局
作者:唐彬 文章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数856 更新时间:2007/12/21 14:44: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在市行政中心广场,市民骑着单车在灰霾中前行  东莞日报记者  曹雪琴 摄

东莞灰霾天气在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中再次得到了技术性验证。近日,《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7年上半年监测结果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中,东莞16月份二氧化硫每月超标时数为0,但臭氧每月的超标时数则为90小时,超标率达到2.27%,在16个监测子站中位居首位。

  灰霾对于环境的影响和健康的危害已是无须赘言,臭氧超标正是导致灰霾天气的重要原因。追溯臭氧超标的原因,环保部门也有具体细致的分析:汽车数量激增导致的尾气排放和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挥发性有机物质是罪魁祸首。这些物质经过阳光氧化生成臭氧,臭氧又和灰尘等微小颗粒结合产生了灰霾。

  这就是完整的大气污染循环链条。对于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改善,必须从打破这一循环链条入手,切断其环环相扣的逻辑。循着这个方法论的指引,当前,一系列诸如整治机动车尾气、建立排气检测和维护管理机制;推行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公交;调查核实污染源规模、建立污染源数据库等等治理举措应时而动、应运而生。可以说,切实的治理举措及政策安排,正在成为狙击污染、扭转环境大局不可或缺的行政因素。

  然而,环保事业的原动力来自于公众,环保治理的希望更系于公众。没有公众的参与,仅凭行政行为根本谈不上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因此,在环保部门积极作为之余,一个更全面更科学的环保行动及治理策略,需纳入更多元的环保力量、更积极的公众热情和更新锐的民间智慧,组成真正全民性参与、全民性环保的社会运动体系,以彻底改变当前不乏被动的环境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