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机构带头贯彻节约能源法,推进节能降耗
东莞的万元GDP耗电超过1500千瓦时,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5%以上。2007年9月,东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组建成立,开始对能耗大企业实行监测。年底,我市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也纳入地方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严厉的节能措施也换来了《东莞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实施方案》通过,镇街单位GDP能耗普遍下降。各种节能降耗措施,都在帮助东莞实现由粗放的外延扩张向集约的内涵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能耗之痛
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代表性经济学家梅多斯发表了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梅多斯在报告中大胆预言,全球对能源的依赖最终将导致能源短缺、污染加剧、经济停滞,增长极限随之到来。
大胆的预言虽然还没有变成现实,但放在今天的东莞,这反倒成了难得的诤言——一座城市强大的制造、惊人的出口如果还要仰赖海量能源喂补,这座城市很难称得上一座有竞争力的朝阳之城。而这恰恰是年仅20岁的东莞所遭遇的“成长的烦恼”。
电耗是一块被用滥了的镜子。在这块镜子里,我们看到的是:2007年,东莞工业用电分别是深圳、佛山的1.2倍和1.26倍,而东莞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两者的45.7%和69.4%。去年东莞万元GDP耗电超过1500千瓦时,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5%以上。能耗如此之重,但全市4万多家工业企业,2007年前还没有一家具备节能监测资质的单位。
东莞号称“世界工厂”,但八大支柱产业中,纺织、造纸、化工无一例外地是高耗能产业。三大产业中,高耗能的第二产业畸形膨胀,低耗能的第三产业营养不良。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适度重型化,再次推高了东莞的产业能耗,增加了节能降耗的难度。高耗能、低产出、低附加值成了外界打在东莞身上的标签。
省政府给东莞立下的要求是,“十一五”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要达到这一目标,东莞年均能耗必须下降4.36%,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痛则思变
面对严峻的形势,东莞没有退缩。2007年底,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亲任组长。各镇街应声而动,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
为了从制度上约束地方政府推进节能降耗,在今年的全市经贸工作会议上,节能目标考核破题——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将直接纳入地方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各镇街落实节能降耗不力,主要领导将被直接问责。
不仅是行政主管部门动真格,各种市场手段也都运用起来。价格、环保、土地准入,这些“看不见的手”指向了高耗能、高污染的电镀、漂染、造纸、制革等行业。“科技东莞”、“商贸东莞”专项资金也倾向低耗能、污染少的先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个最突出的例子是,节能降耗最好的镇街可奖励100万元现金;重点企业节能降耗达5%以上,最高可奖励100万元。
市经贸局提供的材料还显示,“2007年东莞市共有39个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项目列入各级技术进步项目计划,获各项财政支持4474万元,带动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投入合计5.4亿元。同时,一大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推进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效果。”
激励制度立起来了,4万多家企业节能执行情况如何监察?2007年9月,拿到批文的东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组建成立。短短半年间,能源利用监测中心就牵头对9家省管重点耗能企业和55家市管重点耗能企业2007年节能目标落实情况进行逐一考核。今年4月,受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委托,东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开始行使节能监察管理和行政处罚权,节能降耗的主管部门至此又多了把“尚方宝剑”。
此外,市经贸局还加大了节能降耗工作的宣传力度,专门制作了有关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节约集中用地等方面的宣传短片和标语,与东莞电视台和东莞日报等地方主流媒体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在宣传方面,仅“家庭节能及安全用电”公益宣传手册就编印了50万册。
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列入监管名单、70家重点耗能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建设珠三角水煤浆基地、小锅炉2010年前改烧水煤浆……类似的节能降耗措施还可以讲出很多很多,所有这些都朝着同一个目标:把能耗降下来,把效益提上去。
成绩不俗
铁腕节能换来的是骄人的成绩。2007年,全市工业用电增长7.3%,远低于全市工业总产值18.6%的增速。万元工业产值电耗(不含自发电)594.9千瓦时,同比下降11.04%。主要制造业用电量出现下降,其中电子、塑料、金属制品等行业今年用电量甚至掉头向下,出现负增长。国家电监会负责人对东莞供电情况进行考察后,肯定“东莞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高科技产业,推动节能降耗的做法,对其他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5月14日,《东莞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实施方案》获省经贸委批准通过。经济“急先锋”东莞这次又要挑起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大梁。根据试点方案的主要指标,我市万元GDP能耗将从2006年的0.82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0.69吨标准煤,2010年建设用地单位面积产值较2006年1.16亿元/平方千米提高20%。目前,东莞已有不少项目达标。
两天之后的全市技改投资与节能降耗现场工作会上再传捷报:32个镇街中,28个去年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造纸之乡中堂2007年单位GDP能耗更是下降17.71%,居全市首位。也正是靠着实实在在的成绩,中堂和石龙一起入选我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镇街。
节能降耗只是东莞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终是要实现由粗放的外延扩张向集约的内涵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面对这一目标,东莞还需再接再厉。
东莞节能降耗日历
●2007年9月 东莞市政府批复同意组建东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
●2007年12月 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长李毓全亲任组长。
●2008年3月 2008年全市经贸工作会议,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节能问责制。
●4月 东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开始行使节能监察管理和行政处罚权。
●5月 《东莞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实施方案》获省经贸委批准通过。
●5月 全市技改投资与节能降耗现场工作会,中堂和石龙入选我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镇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