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钟耀祥在接受“迎接市党代会媒体采访团”采访时表示,市城管局将继续做好民生服务工作,围绕实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全覆盖的目标和要求,做好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东莞全市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钟耀祥在采访时回应了当前东莞城市管理中“垃圾焚烧场”、“垃圾分类”等热点问题。钟耀祥透露,市城市综合管理局(下文简称“市城管局”)将全力推进全市7座垃圾焚烧处理厂和卫生填埋场的筹建和新建工程。
推进全市城乡环境 综合整治
“东莞全市目前日产垃圾达1万吨,而日处理能力为5200吨,缺口非常大。”钟耀祥说。目前,我市在运行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有3座,其中厚街、横沥垃圾处理厂已先后完成了二期扩建工程。三座垃圾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共为5200吨/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都是采用焚烧的方式,借鉴国外和国内城市的经验,东莞市未来生活垃圾终处理也将实行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模式。”钟耀祥介绍道。
据悉,去年我市市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预计今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6.57%。
目前,市城管局正积极督促市区垃圾处理厂进行技改升级,预计18个月内可完工。开展清溪、虎门、麻涌、常平镇4座垃圾处理厂筹建工作。
同时,采取“分批整治,试点先行”的做法,将虎门五马、塘厦石潭埔、樟木头樟洋等三座具有代表性的规模较大的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综合整治,并规划在厚街、谢岗和清溪镇共新建3座卫生填埋场。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
据介绍,市城管局近年来在市政交通设施、城市供气设施、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钟耀祥说,在市政交通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市区公交累计建成公交站亭829个,站牌987个,候车椅1230张,已遍布大市区范围内的大街小巷,有效地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并完成了学院路与莞长路人行天桥建设工作。
五年来,共完成燃气建设投入6.64亿元,建成天然气门站2座、高中压调压站4座,汽车加气站13座;铺设高中压管线总长700公里;覆盖我市22个镇街,日均供气量200万立方米;使我市1200多工商用户、16万户居民用上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
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供排水设施的建设。2009年,我市首家采用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第六水厂正式竣工通水。同年又在莞城16个小区开展了旧管网改造,协助83个欠发达村开展老化水管改造。在市区排水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了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一期工程施工建设,并开展了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二期、三期工程相关前期工作。
将制订垃圾分类十年规划
随着东莞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围城”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由垃圾产生的矛盾也在增加。在此背景下,东莞今年6月29日在部分社区试点垃圾分类,意在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后,将垃圾分类推向全市,以此解决垃圾问题。
不过,经过5个多月的试点情况却不太乐观,缺乏后续资金及责任划分正让东莞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遭遇困难。
“目前已解决小桶换大桶的问题,而分开运输和分开处理的资金还没有落实。”钟耀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在分类垃圾试点工作中,只明确了垃圾桶购置费用的分担情况,但分类出的垃圾运输与处理等费用尚不明晰,导致垃圾分类工作遭遇资金困难。
钟耀祥说,市城管局正在着手制订未来十年东莞垃圾分类的规划,在规划中将会最终明确这部分职责。
除存在资金问题外,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高也制约着东莞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据钟耀祥透露,目前,有些试点垃圾投放正确率只达到30%至4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