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心介绍 | 新闻动态 | 政策发布 | 项目与成果 | 产品推广 | 需求信息 | 企业审核 | 在线咨询 | 宣传培训 | 清洁生产联盟 |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
绿色发展让城乡居民享受“生态红利”
绿色发展让城乡居民享受“生态红利”
作者:邓利方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507    更新时间:2019/5/9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些关键词正在广东变为生动实践。全省迄今累计建成绿道18019公里,越来越多城乡居民享受到这份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要拓展绿道健身、教育、经济、生态、历史、审美等多元价值,改变目前绿道多数为一般性的徒步健身和自行车骑行这种较为单一的形式,创新具有一定主题功能的多样化项目,提升绿道运动品质,并以此为特色吸引更多绿色休闲运动爱好者。

  最美人间四月天。时下在南粤城乡各地,精心规划设计的广东绿道,吸引了众多踏青逐绿的城乡居民。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些关键词正在广东变为生动实践。从2010年开始规划建设的绿道,便是广东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鲜活样本。数据显示,广东全省迄今累计建成绿道18019公里,完成11条总长780多公里的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活化利用工作。越来越多城乡居民享受到这份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人心,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铿锵,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向前延伸。

  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发展道路,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始终坚持把保护生态放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然成为社会共识并转化为积极行动。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资源能源消费大省,广东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为绿心,以粤北和粤东粤西两翼森林城市为生态屏障,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

  要深刻领会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念,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形态。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必须咬紧牙关,爬坡迈坎。要加强绿色宣传教育,让环保和绿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要培育绿色消费观念,引导城乡居民追求绿色低碳的品质生活。

 

  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坚定不移推动工业产业绿色化。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相关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等绿色产业,加快打造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发展先进示范区;采用最高的技术标准、实施最严的环保要求,发展沿海经济带临港工业、大项目。

  坚定不移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化。依托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绿色农业产业带。结合全省各地生态环境、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推进“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强省。

  坚定不移推动服务业绿色化。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重点引进、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绿色创新能力的新型企业,推动三次产业结构内部优化升级与协调发展,形成绿色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群,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推进绿色技术创新

  加大绿色创新技术投入,科研经费向绿色环保产业倾斜,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支持、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提升社会资本投资等途径,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利用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排污许可证制度等市场和行政方式,倒逼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突破一批绿色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研发新能源和资源集约利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技术。建立和完善绿色技术联盟合作,建立和完善绿色制造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应用和推广。

 

  加强绿道规划与建设

  绿道作为新兴的生态休闲运动场所,是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给城乡居民带来的“生态红利”。上世纪30年代绿道项目自美国兴起后,备受发达国家追捧。1936年美国通过立法开始蓝岭风景道建设工程。1938年英国立法通过伦敦东南“绿链”绿道开发空间规划。上世纪50年代,德国“浪漫之路”主题路线、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市环城绿道项目等,集历史纪念、休闲运动、环境保护等为一体,将绿道休闲作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纵观发达国家绿道建设,特点可以概括为“和谐、便捷、生动、合法、协同”,即人与自然、历史和谐,利于居民便捷参与,设计生动多样有特色,开发依法合规,多方协同参与建设维护管理等。

  2010年起,广东珠三角在全国率先建设绿道,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建成绿道超过1.8万公里,已形成互联互通的绿道网络,珠三角基本实现“300米见园,500米见绿”,“广东绿道”品牌在全国打响。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广东绿道建设还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重视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加强对绿道建设中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生态各种资源及影响因素的论证及研究,从科学的角度,重视绿道建设与城市规划、土地空间规划、生态规划、交通规划、体育规划以及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协调和谐,使绿道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态休闲运动场所。

  二要优化绿道的布局结构。加强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与社区之间、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之间、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绿道网络结构与功能的优化,建立起居民可便捷参与的绿色休闲运动网络。

  三要挖掘绿道新价值。拓展绿道健身、教育、经济、生态、历史、审美等多元价值,改变目前绿道多数为一般性的徒步健身和自行车骑行这种较为单一的形式,通过绿道运动数据库、绿道运动技术等方面的考量,为不同人群设计多种绿道,创新具有一定主题功能的多样化项目,提升绿道运动品质,并以此为特色吸引更多绿色休闲运动爱好者。

  四要完善法律法规。依托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和《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加快制定和细化相应的绿道法律政策及行业标准,促进绿道建设的规范和发展。

  五要多方协同参与。引导全省不同城市地区的合作,通过资源管理部门协调、行业组织联盟、资金筹集和公众参与等,提高绿道建设与管理的深度与广度,让广东绿道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和“名片”。(■ 邓利方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员)

  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