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心介绍 | 新闻动态 | 政策发布 | 项目与成果 | 产品推广 | 需求信息 | 企业审核 | 在线咨询 | 宣传培训 | 清洁生产联盟 |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
追寻先辈印记,走近东引运河
行走蓝天碧水间,共建无废城市|追寻先辈印记,走近东引运河
作者:赵海霞    文章来源:东莞+    点击数:165    更新时间:2023/4/11

你知道人工运河是如何挖出来的吗?你听过爷爷奶奶讲东莞运河的故事吗?你要不要体验“挖河挑泥”,并且动手测测运河水质?4月9日上午,20多个亲子家庭和10多位志愿者,走近东引运河。

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在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和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的全力帮助下,在莞城街道河长办的积极推动下,由莞城生态环境分局联合东莞市自然莞生态文明推广中心和市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的主题为“行走于蓝天碧水间,走访东莞水体——先辈印记东引运河”活动正式展开,活动通过“游戏+实验+导赏+解说”的模式,追忆东莞先辈冒着严寒人工挖掘东莞运河的光荣历史。



现场体验挖河挑泥

为让参与者能体会当年先辈们的艰辛和毅力,活动以“挖河挑泥”比赛游戏开始。大小朋友们通过使用一根扁担,2条麻绳,2个簸箕,在摇摇晃晃中艰难地把泥运送到目的地。通过游戏,参与者能感受到运河修建之初的艰辛与决心。

紧接着,导师从遥想当年人们在运河的水中畅游,渔船来往,好不热闹的繁华景象,到经济发展忽略河流保护导致运河由清澈见底变为面目全非的“臭沟渠”,再到痛定思痛东莞再度发挥了徒手“搬砖运泥”的艰苦奋斗精神,全面实施东莞运河生态修复工程,确保河流断面监测水质达标等娓娓道来。让大家通过简易试剂测试现在东莞运河的水质达到了国家地表水哪级标准,通过实验监测数据表明,东莞运河部分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

最后,所有参与者带着夹子、垃圾袋和任务表,一边听导师再次重温这条河流的历史、治理过程,一边为这条小河清理垃圾。历史文化的更新和古朴斑驳的文化古迹,让参与者加深对运河的关怀。

运河蕴含艰辛印记,承载着东莞治理之路

上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地处东江下游三角洲,东莞人民广受洪涝灾害和咸潮的涂毒。洪水来时,农田和城镇一片汪洋,洪涝灾害和咸潮不但严重影响东莞的经济,同样也危害市民的健康,甚至可能危害生命。

为解决沿线城镇防洪排涝、农业灌溉和提供饮用水源等基本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东莞市人民政府做了一个非常艰巨又极为伟大的决定,人工开挖一条引水河——东引运河。东引运河第一期工程东莞运河在1957年冬天正式启动。东莞13000位先辈,迎着冬春严寒,自带口粮,肩扛手刨,使用人力和雷管炸药,不到一年的时间硬生生把东城峡口至石鼓段挖通,建成了全长19.5公里、底宽20米的运河。1970年第二期东江引水工程动工,上伸下延连接,全长103公里环抱半个东莞。1975年,第三期运河扩建工程实施,河底扩宽至35米。

水利的兴修,让东莞彻底走出了困境,迎来了经济的春天。有市民现场回忆,当年祖母带着年仅六岁的女儿在运河上用双手刨泥,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女能有更好的生活。也有市民回忆自己早逝的父亲,最自豪的话就是东莞哪儿兴建了水利设施,当年她的父亲就曾载着这些水利工程师跑遍了东莞的每一条河道。

流经莞城的河段长2.5公里,是东莞运河上最亮丽的河段,人们亲切地称它为“莞城运河”。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的莞城运河,春意盎然:两岸的马路宽敞顺畅,两岸的楼宇鳞次相比,两岸的商铺琳琅满目,两岸的汽车熙来壤往。

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尽管东莞运河忠诚地履行着守护一方水土的责任,也抵不过四乡五涌不断排放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养殖业污水,先辈用血汗筑就的东莞运河变成了人人嫌弃的黑臭河流,曾经的辉煌历史在“黑水”河中默默流淌。

为了让先辈血汗没白流,同样也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东莞再度发挥了徒手“搬砖运泥”的艰苦奋斗精神,一步步挖掘运河污染的源头,通过清理畜禽养殖业、建设专业工业园、严厉打击违法排污、水生态修复水体、加强各河流断面监测确保水质达标等措施,全面恢复东莞运河的水质。

当前,运河水体的黑臭现象已经基本消除,在部分运河河段总能看到青绿的河水,甚至能看到河中鱼儿游动。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影视